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作者:梁福山


    租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交易形式,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原始租赁活动发展到今天各种复杂的创新租赁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租赁的内涵也不断发展和变化,租赁形式不断创新,租赁交易合同也日渐复杂,租赁业从原始租赁阶段向更高级的传统租赁、近代租赁、现代租赁阶段发展,租赁的内涵日益丰富。现代租赁业的标志就是融资租赁1952年在美国的出现,融资租赁是现代租赁的主要形式。

第一节  租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的影响,租赁业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租赁阶段、近代租赁阶段、现代租赁阶段。
一、传统租赁-始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租赁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基人发明了租赁这种新的商业贸易模式。当时有些商人从事水上贸易,另一些人对出租船只更感兴趣,于是船主便租船给从事货物贸易而不愿或无力自备船只的商人使用,船只租赁便由此产生了。经过几个世纪一直到现在,船舶租赁始终是资助水运业务的一种主要方式,“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这句古老的格言就是对船舶租赁历史最好的写照。后来,欧洲的租赁业发展迅速,封建社会中土地、房屋、农具、马匹等农用生产资料都成为租赁对象,租赁被广泛用于农业经济活动中,公元前1289年的威尔士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租赁关系的法律。
    我国早在周秦时代就出现租赁现象,汉唐以后,土地、房屋、农具等财产租赁比较普遍。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始终实行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的土地租赁制度。在封建制度下,土地租赁是大多数国家农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租赁信用行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让渡土地使用权的报酬。
    在某些交通发达的地区如地中海沿岸,商品交易比较发达,商人经常租赁运输货物的车船马匹,船只、车辆出租业发达,极大地推进了水运、陆运贸易的发展,目前运输工具租赁仍是经营性租赁的主要业务品种。
    租赁的产生同商品交换的出现直接相联系。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物的租赁行为是相互的,租赁对象具有完整的实物形态,为一方闲置不用而另一方急需使用的物品,承租人不愿购买或无力购买、以付租为条件短期内使用之。传统租赁是物的租借方式,表现出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以承诺付租为条件、租期结束偿还租赁物为基本特征。当货币产生以后,承租人以货币付租,租赁成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特殊方式。通常,将18世纪以前的租赁业称为传统租赁发展阶段,在此发展阶段,出租人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以收取租金为目的,承租人承诺支付租金、租期结束交还租赁物为条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租赁物并享受由此产生的收益,承租人租期末无选择租赁物处置权的权利,在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通常,这种分离(与租赁物的经济寿命相比)是短期的、暂时的,这是传统租赁的基本特征,通常也称为租借。
二、近代设备租赁---制造商产品促销的一种手段
    近代设备租赁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从农业、手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机器制造业为主,第一,出现了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等工业部门;第二、蒸汽机、内燃机、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制造业成为社会产业的支柱;第三、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蒸汽机车、船舶、飞机和现代通讯工具电报、电话、无线电等广泛应用。土地、房屋作为财富资源的作用仍很重要,但与迅速增长的机器设备制造业相比则有所下降。适应社会化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租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租赁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以土地、房屋、农用农具、简单交通运输工具为主转向了以各种工业设备、通讯设备、货车、铁路线为主,通常,这一时期的租赁业称为近代设备租赁业。
    英国是最早发生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近代设备租赁业的发源地。19世纪中叶,英国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开始发展,工业革命使运输方式转为铁路运输为主,从而火车、铁路线的租赁首先发展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伦敦到格林威治铁路线-这是伦敦的第一条铁路,在自己经营8年后于1849年租赁给东南铁路公司经营,租期长达999年,英国铁路大王乔治.哈逊当时利用租赁铁路线方式控制了很多条铁路,他的米得兰铁路公司因此不断扩大。开掘新矿山使矿产品的货运量猛增,矿主由自备货车转为租车运货,出现了大量专门从事火车、货车出租的货车租赁公司,最早的伯明翰货车公司于1855年成立,到1862年,英国的货车租赁公司已有20家。货车租赁公司的大量涌现使竞争愈加激烈,租赁形式日益灵活多样,承租人的主动权越来越大,一是租赁期限不断延长;二是当租期届满时,承租人可以选择买下货车或退租,或续租,选择购买权成为租赁条件之一,使承租人在租期内非常注意保护货车。货车租赁由租借发展为租购,租购制度的产生对现代融资租赁业具有重要意义,租购交易迅速增长,缝纫机、汽车、各种工业机器设备等均成为租赁购买对象,长期租赁方式被广泛采用,租赁成为企业获得新机器设备的好方法,租购制度使企业的设备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在近代租赁业发展历史中,一些大企业还利用设备租赁方式垄断产品市场。19世纪末,英国联合制鞋机器公司对于拥有专利权的制鞋机只租不售,通过对机器以旧换新,使承租人一旦租用了它的机器,就不可能租购其他公司同类的制鞋机,1919年英国80%的制鞋厂长期固定地同一家生产制鞋机公司建立了租赁关系;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休斯家族出租而不出售钻头,休斯之父拥有钻探业用的166个切削面钻头之专利,被世界75%的钻探业采用,但休斯家族从不出售钻头,用户只能租赁;1887年,美国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开始电话机的租赁业务,以类似的租赁方式占领市场。许多生产厂家利用租赁方式控制市场,限制竞争,以维持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近代设备租赁是在传统租赁基础上发展的,但是,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工业机器设备成为主要的租赁对象,租赁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设备销售的方式;二是租赁期限较长,特别是租购的出现,使企业有意识地利用租期内设备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先取得使用权开始生产,最终获得所有权,这已为现代融资租赁业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但这种设备租赁发育得仍不完全,传统租赁的思想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观念上还未明确使用权的意义,没有摆脱传统的占有观念;三是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是设备制造商,租赁对象主要是自己生产的设备,租赁交易在生产厂家(出租人)和用户(承租人)二者之间进行,用户把租赁作为代替购买的手段,制造商以促进设备销售为主要目的,租赁属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信用关系,这是近代设备租赁与现代融资租赁的本质区别;四是近代租赁的市场活力还较小,仍是企业主之间的直接租赁,专业性的租赁公司尚未产生,承租人自由选择的空间仍较小,难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事租赁活动。
三、现代融资租赁---市场经济下的一种金融创新
    现代融资租赁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1952年美国租赁公司的成立为标志。美国租赁公司是根据该公司第一任总经理亨利.叙费尔德的经验和设想创立的,他原在加州一个小食品厂工作,因没有资金更新带小型升降机的卡车,便采用了长期租赁的方式,以每月125美元的价格与经纪人达成了协议。他以企业家的远虑,根据这一经验提出了建立租赁公司的设想,并获得了当地商会的支持,创建了第一家专业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专门从事长期设备租赁业务,其第一笔业务便是利用美洲银行50万美元贷款按照当地商会的指定购入了该商会所需要的设备,开辟了租赁业的新纪元。之后,融资租赁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以融物方式实现融资目的,融资租赁业务迅速由美国扩展到欧洲、日本等,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基金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为改革传统的信贷方式,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取高回报率,纷纷以各种方式介入融资租赁业,极大地推动了租赁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租赁公司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各种高价值设备、新技术设备如大型成套设备、飞机、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办公机器等成为主要租赁对象,租赁交易额大增,租赁成为一项新兴产业。从70年代起,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扩张及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需求,融资租赁开始跨越国界,发达国家的租赁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或合资企业,国际租赁成为现代租赁业发展的新趋势,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现代融资租赁的产生是近代设备租赁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大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质导致的结果。它相对于以往租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一次飞跃,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现代租赁是以融资租赁为其重要标志的租赁信用形式,承租人不仅取得物品的使用权,更重要的是将租赁信用作为一种融资手段,融资租赁作为现代租赁业的主体,是在发达的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的信用方式,具有信用和贸易的双重功能;二是租赁信用中介机构----租赁公司的出现,使租赁信用形式有了质的飞跃,它扭转了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赁市场的被动局面,通过租赁公司的第三方服务,理顺了制造商和承租人的关系,租赁物的购买选择权由承租人决定,租期末承租人对租赁物还具有留购、续租或退还设备的选择权,使租赁市场渠道畅通,通过租赁公司把融资与融物引进在一起,使承租企业在获得设备使用权的同时,也取得了经营业务所必需的资金;三是租赁的功能更完善,经济关系更复杂、广泛。现代租赁的信用、贸易尤其是金融功能被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普遍通过租赁设备来解决资金短缺、技术改造问题。随着用户对多方面服务要求的增加,租赁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租赁业的功能也已扩展到很多领域,如财政金融、经营管理、销售网络、咨询策划等。

第二节  全球现代租赁业发展概况

    现代租赁业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一、整体概况
    根据伦敦金融集团统计,近二十年来,世界租赁业稳定增长。1992年至1998年,世界租赁年交易额从3233亿美元增加到4325亿美元,增长33.78%,1999年更达到创纪录的4735亿美元。相对1998年增长9.5%,而据《全球租赁年报》计算,从1978年到1999年共二十一年间,有记录的全球租赁交易额已增长十多倍,扣去按同期美国消费价格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155%,这二十一年间实际累计增长超过350%,换算成年增长率为约7.5%。1979年到1999年世界租赁交易额见图2-1。

图2-1

    从各洲的情况来看,租赁业发展极不平衡,基本与经济发展状况呈正相关状况。经济愈发达地区,租赁业发展愈快,租赁交易额越大;经济较落后地区,租赁业发展较慢,租赁交易额越低。详见表2-1、表2-2。

表2-1 世界各大洲租赁年交易额 单位:亿美元

 

北美

欧洲

亚洲

南美

澳洲

非洲

总计

1979

298

119

59

8

43

3

530

1980

377

132

63

15

44

5

636

1981

480

160

85

16

47

8

796

1982

500

167

105

18

49

11

850

1983

525

174

159

17

49

11

935

1984

640

181

209

16

44

12

1102

1985

808

247

259

16

39

12

1381

1986

870

412

365

15

54

18

1734

1987

1013

646

502

14

56

21

2252

1988

1170

801

636

32

71

28

2738

1989

1268

980

653

20

73

30

3024

1990

1254

1179

775

19

51

38

3316

1991

1300

1200

834

35

40

44

3453

1992

1276

995

809

63

42

48

3233

1993

1325

810

799

93

49

20

3096

1994

1480

875

992

111

59

47

3564

1995

1693

1080

1048

151

62

57

4091

1996

1770

1177

1058

150

73

53

4281

1997

1892

1083

802

159

69

52

4057

1998

1950

1336

747

164

79

49

4325

1999

2391

1336

804

83

79

43

4736

注:本数据摘自《世界租赁年报》(2000)。
表2-2 1998、1999年各大洲租赁交易占比比较

 

北美

欧洲

亚洲

南美

澳洲

非洲

1998

45.09%

30.89%

17.27%

3.79%

1.83%

1.13%

1999

50.49%

28.21%

16.98%

1.75%

1.67%

0.91%

注:本数据摘自《世界租赁年报》(2000)。

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现代租赁业
    从近年来全球租赁业发展情况来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租赁业继续呈迅猛增长之势。1999年,主要西方租赁业发达国家情况见表2-3,特别是美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美国的租赁业概况
    美国是是世界上租赁业最发达的国家。1952年美国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租赁业的开端,之后,各类租赁公司相继成立,租赁交易额逐年大幅增长,1983年,在用于设备资本投资的筹资手段中,租赁超过了债券、股票、贷款,成为最大的资金来源,租赁成交额达612亿美元(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80年代初实行的“安全港租赁”和允许储蓄银行办理租赁业务);1998年,美国租赁交易额高达1834亿美元,占全球租赁交易总量的42.5%,1999年,更达到2260亿美元,连续十余年租赁渗透率(即租赁交易量占当年企业设备投资总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0%(本年度为30.9%),约有80%的企业利用租赁方式取得部分或全部设备。
    美国的租赁公司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银行所属或与银行有关的租赁公司占有重要的地位,1963年,一些大的国民银行首先被允许开展租赁业务,随后,美国政府逐步放宽管制,1981年,允许储蓄银行和贷款机构进行的租赁业务可以达到其资产总额的10%,银行及与银行有关公司的租赁业务迅速发展。在银行内部从事租赁业务的部门纷纷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租赁公司,目前,许多大的租赁公司中都有银行的投资。银行通过开展租赁业务,促进了设备的销售,密切了和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通过参与杠杆租赁,对各种类型的设备提供资金融通,通过租赁绕开利率管制,获取了巨额利润,租赁资产本身作为抵押品,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二是从属于制造商的租赁公司,这类公司是近代设备租赁业的主体,在租赁市场上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主要帮助推销自产的设备。这类租赁公司依靠与母公司的成功合作,不仅促进了产品销售,而且增加了收入和现金流量。如今,它们不仅经营母公司的产品,也帮助客户获得其他类似的租赁设备。在很多专业设备租赁市场上,这类公司都有较大影响,如美国商用机器公司、波音公司、福特信贷公司等。三是独立的租赁公司,它们既不隶属银行,也不是制造商的分支机构,大部分独立的租赁公司是地方性的,主要服务于区域市场,也有少数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租赁业务。有些独立租赁公司虽然隶属于某些大型公司,但与母公司的业务只占很小部分,已发展独立出租人,如通用电器投资公司、贝尔大西洋投资公司等。
在美国租赁市场上,租赁对象主要有交通工具、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系统、建筑机械、工厂及原材料处理设备、办公设备、医疗设备、通讯、电力、石化机械等。根据1998年统计1,交通工具所占比例最大,为38.2%,主要包括航空器(占8.4%)、货车(占16.5%)、铁路车厢(占8.3%)、大型客车(占2.3%)、环保车(占2.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设备次之,占18.8%,包括主机(占5.1%)、PC机(占6%)、软件包(占5.1%);其次是建筑机械(占10.1%)、工业及原材料处理设备(占7.3%)、办公设备(3.9%)、通讯设备(2.6%)、电力设备(2.6%)、医疗器械(2.0%)。
    在美国租赁市场上,融资租赁占统治地位,比例为85%,其中直接租赁占45%,杠杆租赁占40%,传统的经营性租赁只占15%。一般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医疗器械、产业机械采用直接租赁,而价值高昂的飞机、船舶、铁路车辆和大型生产设备则采用杠杆租赁。经营性租赁主要用于二手货市场发达的计算机、汽车及石油钻井平台等。
    美国对租赁业没有专门的监管,对租赁限制的法律很少,租赁公司被视为普通企业,市场进入比较容易。作为现代租赁业的发源地,美国的租赁法律很健全,1954年的税务法律规定租赁和有条件销售的区别,以确定谁(出租人和承租人)是税收申报人;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1976年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3号-租赁会计》(FAS13),对租赁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进行了规定,以真实反映出租人和承租人的资产负债状况。
    2、日本的现代租赁业
    日本现代租赁业是从1963年成立的日本国际租赁公司开始的,1964年又成立了东方租赁公司和东京租赁公司。由于金融机构不能直接从事(兼营)租赁业务,各大全国性金融机构纷纷投资参股综合性租赁公司。1973年以后,以地方银行为背景的租赁公司相继成立,租赁公司数量大增,1986年时已有租赁经营机构298家。日本现代租赁业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而壮大,90年代初达到高潮,1991年租赁交易额曾达到8.8万亿日元,之后稍有回落,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降较快,1998年度租赁交易额为7.14万亿日元,比上年度下降9.9%,租赁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为9.24%,比上年度的8.84上升0.4个百分点, 1999年日本租赁比上年增长了3.6%,达723.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2
日本的租赁公司基本以综合性租赁公司为主,大多数公司由金融机构和综合商社投资而成,如最早成立的日本租赁公司有金融机构股东25家、综合商社4家、生产厂家36家,东方租赁公司股东中有银行5家、综合商社2家,各大金融机构均与租赁公司保持密切关系。另外,还有部分以销售本企业产品为目的的厂商租赁公司,如日立租赁公司、日本电气租赁公司和松下电器国际租赁公司等。
    在日本租赁市场上,租赁对象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设备为主,信息处理设备占44%(其中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分别占38%和6%),商业服务设备占14.5%,办公设备占8.1%,工业及加工设备占14.5%,运输工具占6.6%,建筑机械占6.6%,医疗设备占3.8%。从承租人分布来看,大型企业占49.2%,中小型企业占46.4%,私人占4.5%,可见,日本租赁业主要为法人服务,租赁方式以融资租赁为主导地位,对一些通用物品一直采用租用(出租)制度。 
    日本是给予租赁业优惠政策最多的国家,政府充分利用租赁手段引导投资方向,实施产业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的困难,对租赁业的扶植政策有:一是对租赁公司给予政策性低息资金融资,政府为促进特定设备的普及和某些特殊行业(如工业机器人、卫星通讯接收设备、环保设备、医疗设备、液化石油气系统等)的发展,对这些行业的租赁项目通过日本开发银行提供政策性融资;二是实施租赁保险制度,为帮助中小企业利用租赁方式实现设备现代化,日本通产省会同中小信用保险公司对37种机械设备的租赁实施保险,以保证中小承租企业破产时,租赁公司能获得未收回租金50%的保险补偿,1995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案和1996年实施的风险投资信用保险法案又将保险比例提高到70%;三是产业部门对特定行业的设备租赁给予租金补贴,如1987年实施的木材加工设备租赁项目、1990年实施的加油站服务项目、1995年实施的畜牧业项目、1996年实施的文化项目、1999年实施的农业现代化项目等;四是实行租赁税收减免,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设备租赁给予租金总额4.2%的税收抵免,分别体现在1984年的鼓励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税收减免政策、1995年的风险投资税收减免政策、1998年的促进中小企业投资税收减免政策等。可见,日本政府充分利用租赁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设备现代化,这是日本租赁业快速发展、长期稳居世界第二的重要因素。
    日本没有租赁的专门法律,租赁公司由通产省审批和管理,租赁遵照《国内交易法》进行交易;税务法令则对有节税功能的租赁进行了严格定义,以与分期付款销售、贷款相区别;会计方面,租赁公司须遵循日本租赁协会颁布的《租赁公司财务报告及主要会计原则》及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的《租赁公司的财务披露》,1993年6月,日本会计审议委员会颁布了《租赁会计准则》,内容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一致。
    3、英国的现代租赁业
    英国的现代租赁是6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当时,英国的金融机构业务重点正从消费信贷转向工业信贷市场,租赁作为设备融资的有效手段被金融界和工商界所重视。1960年,英国第一家租赁公司-英美合资商业租赁公司成立,标志着租赁业进入一个新阶段。1971年8月,成立了英国设备租赁协会。由于发展初期就有金融机构的大量参与,租赁业发展很快。1998年,英国租赁交易额高达205.2亿美元,租赁渗透率为15%。据1998年9月剑桥大学商业研究中心公布的报告称,租赁作为仅次于贷款的第二大设备投资融资方式,被52%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英国的租赁市场以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背景的租赁公司为主,主要从事具有节税功能的融资租赁业务,工业附属租赁机构以租购业务为主。
    在英国,租赁对象不包括不动产和土地,专指设备租赁。租赁对象主要是工业机械占27.3%、交通工具(主要是客车、飞机、船舶等)占42%、计算机占5.5%、商业服务设备占9.2%、办公设备占6%。
    英国将租赁合同视为委托契约的一种形式,受普通法条文的限制;税务部门对租赁和租购有严格定义;1987年,英国颁布了《租赁和租购交易会计》(SSAP21),用以规范出租人和承租人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租赁业
    现代租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迅速为发展中国家加以利用,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租赁业发展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表2-3 1996年发展中国家租赁业发展状况(发展中国家前十位)

世界排名

 

租赁额(亿美元)

增长率

市场渗透率

5

韩国

163.1

-11.7

26.5

8

巴西

104

-12.2

18.1

13

印度尼西亚

48.7

26.5

––

14

南非

48.5

16.9

––

20

哥伦比亚

27.9

3.3

32.0

24

中国

16.5

10.0

––

25

墨西哥

16.2

-30.0

2.3

26

葡萄牙

16

20.6

18.6

27

智利

12.8

5.8

12.2

29

波兰

10.5

80.5

7.2

资料来源:《世界租赁年报》(1998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租赁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但其增长势头令人注目,已成为推动世界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1988至1994年间,发展中国家新签定的租赁合同从150亿美元上升至440亿美元,租赁在私人总投资中所占有的份额增长了一倍,截至1994年,中等收入国家的租赁业平均占到资本融资的11%,而1988年只有4%。
    1、韩国的租赁业
    韩国是租赁业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自1972年引入融资租赁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年间便超过了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五大租赁市场,1996年的租赁额达到163.1亿美元,租赁在私人总投资中的份额为26.5%,为1980年的138倍。1997年以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租赁业也陷入困境,全部25家租赁公司中有10家因失去母银行的资金支持而倒闭,1998年,租赁交易额27亿美元,比上年度下降75%,1999年继续下降,为9.4亿美元。
    韩国租赁业是伴随韩国经济增长发展起来的,第一家租赁公司于1972年建立,租赁经营机构基本上以合资企业为主,适应引进外资的需要,以国际租赁为重点,1998年交易额中,国际租赁占2/3,国内租赁占1/3。韩国银行大量介入租赁业,危机前25家租赁公司中,24家有银行参股。租赁对象以工业设备为主,占50%,其次是计算机占15.6%,医疗设备占5.3%。
    1973年颁布的《租赁业促进法》(1991年更名为《租赁业法》)对租赁业有深远影响,其主旨是鼓励租赁公司与国外银行及其他机构合资,为韩国企业设备投资筹集海外资金,成为引进外资的窗口。该法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建立了对租赁业保护和鼓励的法律支持系统,包括对商法典的例外、政策性资金使用待遇、海关法的适用例外等;二是监管措施,规定租赁公司由金融经济部审批并颁发执照;租赁公司最低资本金不低于100亿韩元;租赁期限不低于设备经济寿命的70%(5年以上的不低于60%);租赁期限不短于2年;对中小企业的租赁必须超过50%;承租人只能是法人;租赁公司负债不能超过自有资本的25倍。此外,还颁布了《有关发行公司债券的特别规定》、《有关资金筹措的特别规定》等,允许租赁公司发行10倍于自有资本的公司债券(一般企业仅为2倍);允许租赁公司使用政府优惠贷款和作为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转贷人等。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颁布了《金融业特别法案》,该法案将租赁公司与分期付款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信用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新成立的金融监管委员会监管,并适当放松了对上述不吸收存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有关租赁的条款主要有:租赁公司最低资本金提高到200亿韩元;租赁期限降为不低于设备法定寿命的50%;租赁期限降为不短于1年;对中小企业的租赁降为不低于30%;消费者可以成为承租人;对租赁公司负债没有比例限制等。
    2、巴西的租赁业
    1996年世界租赁业最发达国家前十位中,另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巴西,排在世界租赁业的第八位,交易额达104亿美元,租赁设备市场渗透率达到18.1%,1998年为133亿美元,1999年因为国内利率的上升和逆向税的原因,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达60.9%,仅为52亿美元。
    巴西是对租赁实行专门立法的国家之一,建立了较严格的法律对金融租赁业进行保护和支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限制外资对巴西租赁业和市场的渗透与控制,规定1976年以后成立的租赁公司,外国人只能拥有公司表决权的33.3%和公司全部股本的55%,并规定70%左右的租赁合同要与政府控制的公司签订;二是对进口设备租赁有限制开放,1981年的巴西立法规定,除飞机、轮船和石油钻井设备外,计算机、车辆和其他设备必须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即巴西不能生产、租期不低于5年、租金平均支付、租金总额不能高于有可比性的其它融资手段的进口成本等条件,才可以直接租赁进口;三是对租赁公司的成立、公司的资本和责任有严格的规定。
四、中国现代租赁业的发展
    我国租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而发展起来的,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同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不久该公司开始了现代租赁业在中国的业务实践,利用杠杆租赁方式从美国租入了第一架波音747飞机,1980年10月组织召开了中国首届租赁研讨会,并邀请了日本租赁公司、美华银行等机构参加。1981年4月,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与北京机电设备公司、日本东方租赁公司、日本奥力可思公司等合资创建了我国第一家专业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同年7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又与国家物资局组建了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它是我国第一家国有的租赁公司,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电子技术进出口公司、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等八家股东相继加入,这两家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租赁业的诞生。此后,租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租赁机构纷纷设立,租赁交易金额成倍增长,经营范围日益扩大,用户遍布各行各业,在企业实行技术更新改造和引进外资方面担当着独特的作用。
    80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国租赁业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租赁企业纷纷建立,到80年代后期,已建立专业租赁公司达50多家,兼营租赁的信托投资公司、银行、外贸、物资企业及其他机构附属的租赁机构达到200多家,从1981年到1990年底累计引进租赁项目为10000多项,金额在40多亿美元,租赁业务的范围涉及到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工农商等各个领域的设备和二手设备,同时还将国内生产的部分设备、船只等租赁到国外,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租赁业又有了很大的发展,1994年我国已有专业租赁公司70多家,其它兼营租赁业务的机构达400多家,从81年到94年我国通过租赁累计引入外资达150亿美元。
    以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发展为例,其15年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80-83年为初创创段,此间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业务量较少,年业务量分别约为186万美元、1253万美元和3805万美元,84-89年为发展阶段,在这6年间,年平均业务量为34116.67万美元,并在88年达到顶峰为44,314万美元。这期间中国融资租赁业快速增长与同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基本一致。90年以后,中国融资租赁业开始走向平稳发展,表现为租赁公司开始注重项目的自主评估、优化投资方向等,业务量从90年的低谷23,154万美元到91年的33,991万美元,并在92年达到63,321万美元,95年为44,292万美元。由于统计方面的困难,上述数字未能将中资租赁公司及信托投资公司所承揽的人民币租赁与外汇租赁业务包括在内。
    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内租赁业的发展走入低谷,相对于全球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租赁业的发展反而停滞下来,相当一批租赁公司在经营中出现问题,新的租赁业务难以开展,原有的租赁资产质量恶化,特别是1988年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公报》公布“国家机关不能担任保证人”,使得在此之前所做的以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担保的融资租赁项目合同无法履行,大量租赁租金和资产收不回来,部分租赁公司甚至资不抵债。到九十年代末,我国40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只有10余家公司正常经营,其余大部分已停止开展新业务,据统计,1998年末企业拖欠中外合资租赁公司租金高达6亿美元,导致租赁公司经营困难,有的开始做清算的准备;15家金融租赁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机构勉强维持经营,三分之一的机构经营相当困难,鉴于这种状况,1998年-2001年末,人民银行总行先后对风险严重的广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武汉国际租赁公司、华阳金融租赁公司和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实行关闭,其他风险较小的金融租赁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和资产重组。

表2-4 3 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历年租赁交易额

年份

交易额(100万美元)

增长率

1981

1.86

 

1982

12.53

573.66%

1983

38.05

203.67%

1984

124.36

226.83%

1985

404.72

225.44%

1986

386.6

-4.48%

1987

440.66

13.98%

1988

497.85

12.98%

1989

347.14

-30.27%

1990

346.63

-0.15%

1991

373.83

7.85%

1992

654.15

74.99%

1993

447.3

-31.62%

1994

555.4

24.17%

1995

443.02

-20.23%

1996

258.57

-41.63%

1997

669.43

158.90%

1998

708.63

5.86%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外合资租赁业委员会。

表2-5 非银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历年租赁交易额

年份

交易额亿元

增长率

1986

20.9

 

1987

33.7

61.24%

1988

36.6

8.61%

1989

32.7

-10.66%

1990

44.6

36.39%

1991

95.2

113.45%

1992

175.3

84.14%

1993

185.7

5.93%

1994

132.1

-28.86%

1995

109.18

-17.35%

1996

84.72

-22.4%

1997

132.44

56.33%

1998

159.19

20.2%

1999

95.85

-39.79%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金融统计1952-1996年卷和1997-1999年卷。

第三节 融资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现代融资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战后经济重建任务造成资金供求矛盾大,为融资租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西方工业国家在二战后急需对工业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以调整产业结构。但与企业所需要的大量中长期资本投入相比,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筹资、私人筹款等明显不能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投资需求,在二战后初期,经济正处于发展时期,大批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种合适的融资方式以弥补其他融资途径的不足,融资租赁是企业寻求新的融资方式而创新的结果,通过融资租赁,企业不必一次投入巨额资金即可获得所需设备,其独特优越性很快取得了企业的认可和欢迎。而融资租赁所特有的双向调节功能使得无论在经济增长时期还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即使是70年代的全球性石油危机期间。
    2、科学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推动融资租赁发展的重要原因。
    科技技术的发展在为各行业提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也迫使企业对生产设备经常不断地更新以防技术过时,而技术进步使各项新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设备陈旧化的风险越来越大,相应企业通过购置设备取得所有权的代价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适逢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世界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大量新兴工业部门,另一方面原有工业部门的许多设备变得非常落后,从而带动了极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作为设备金融的主要方式,融资租赁无疑成为满足这种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由于与企业依靠自有资金、银行信用、分期付款购买设备相比,设备的租赁期限一般短于它的法定使用年限,而与技术装备的市场生命年限一致,从而使承租企业掌握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的主动权,有效地回避设备的技术过时风险,因此,融资租赁成为许多企业获得先进技术设备、回避技术风险的有效途径。科技进步是推动发达国家发展融资租赁业的物质技术动因。 
    3、企业对设备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重视使融资租赁被广泛认同,扫清了融资租赁业发展和普及的思想障碍。
    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早,社会各界对租赁都有了深刻认识并充分利用租赁业的好处,认识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自于对设备的有效使用而不是拥有,创造价值的是设备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对设备使用权的重视是企业扫清了融资租赁的思想障碍。 
    4、金融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
    各国无论是国内租赁还是跨国租赁的合资租赁公司,一般都得到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或间接支持,有的租赁公司本身就是金融机构的附属机构,对其他一些独立的或附属于制造商的租赁公司也通过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来取得这种金融资本与工商业资本联合产生的竞争优势。租赁公司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时通过这些金融机构获得了所需的雄厚资金作支撑,从而扩大了融资租赁的规模,杠杆租赁的出现使这种联合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同时,融资租赁拥有设备的所有权,风险较小的优点受到了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投资场所,将资金借贷给租赁公司比直接借贷给企业更安全可靠。另外,各国在国际资金往来中往往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管,而对具有过剩资本,需要寻求国外发展的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参与租赁公司的跨国租赁业务,以输出技术装备代替输出资本,从而绕过有关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贸易壁垒,迎合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旺盛需求,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未开放的条件下,租赁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租赁业都以合资租赁业为主的主要原因。金融机构与工商业资本的融合推动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5、政府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是促进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融资租赁重要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功能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融资租赁产生以后,各国均制定了有利于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包括加速折旧、投资减税、租赁信用保险、租金补贴等。政府以积极的利益导向机制促使企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而不去直接购买设备。同时,政府的贷款优惠政策使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降低,使租赁更有利可图。最典型的是前面已经介绍的日本、韩国等。另外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了承租企业和租赁公司的合法利益,成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如韩国专门制定了《租赁业促进法》。 
二、中国现代租赁业发展原因分析
    1、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现代租赁业是在八十年代初引入的,短短十多年便获得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速度相当惊人,这有融资租赁这种金融工具本身的优势,也有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环境的特殊原因。
    首先,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氛围分不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转入到经济建设上来,但经济建设又面临极大的困境,资金和技术短缺是困扰我国经济建设的瓶颈。我国的国情是经济基础薄弱、设备陈旧老化、资金短缺,然而要在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实现较快的增长,这一实际问题催发了融资租赁的产生和发展。租赁这种新的融资手段既能满足我国工业发展所必须的长期资金,又能发挥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的作用,当时不需要支付太多现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压力,租赁增加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弥补了国内资金不足的局面,加大了企业技改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机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加速了我国现代租赁业的发展。过去经济建设主要依靠铺摊子和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方法来换取经济的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则要求企业努力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通过产品创新、工艺改革、设备更新来实现高效益,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一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但这些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是有限的,由于金融改革的之后,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少,国有银行主要为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服务,民营经济从银行贷款受到各种限制,在这种资金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借设备生产、盈利还款的租赁方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不仅解决了企业技术进步的问题,也大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为加快利用租赁方式引进外资,我国给予了租赁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允许租赁设备按租赁期限加速折旧,实行税前还租,允许租金列入成本,特别是,在金融业没有开放、外汇管制极其严格的前提下,允许外国的金融机构和制造商设立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对中外合资租赁公司没有外汇额度限制,外汇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备案制,允许租金在人民币和外币之间进行调换,允许企业借外汇还外汇,允许营业税前抵扣利息,所得税“三减两免”等,极大地促进了合资租赁业的发展。
    2、九十年代中后期租赁业发展出现停滞的原因
    中国现代租赁业在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停滞,与全球现代租赁业九十年代的迅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笔者认为,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决定的。
    首先,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经济制度转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为租赁交易中的承租人,其设备投资计划由国家计划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微观经济主体,租赁仅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被利用,相应地,计划、财政、其他主管部门甚至国有银行为这种融资提供担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制度转轨,相当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国有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倒闭、破产或被兼并,特别是1988年6月20日规定“国家机关、行政主管部门不能提供担保”,使原来的租赁项目变成了企业自身行为,游戏规则的突然变化,出租人的权益失去了保障,迫使出租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追逃欠租行为,企业则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通过假破产、假倒闭等各种方式逃废债务,租赁公司形成了巨额呆坏帐,租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第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影响了我国租赁业务广泛普及。在租赁业八十年代初引入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尽管一部分企业对租赁方式的使用很有热情,租赁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确实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不够深入,尤其是企业对租赁的价值并没有真正地认识,租赁的初始动机主要是解决投资资金特别是外汇资金的不足,与银行贷款等筹资方式比较中,一方面企业看不到租赁的优势,另一方面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动力利用融资租赁这种新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导致租赁方式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融资不再是租赁的唯一目的,对租赁的需求没有及时变化,从而阻碍了租赁业的发展。
    第三,租赁业在引入我国后,没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特别是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在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情况,缺乏租赁发展初期阶段应有一些政策支持,尤其是税收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对于一个正处于发展初期的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是租赁公司资金不够雄厚,经营方向发生转变是造成这个行业在我国停滞的直接原因。由于租赁公司资金不够雄厚,而这个行业的资产收益率是较低的,规模的限制大大束缚了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租赁公司资产质量不高,欠租严重也导致租赁公司不愿再扩大投资,部分租赁公司开始转向其他业务方向经营,最终导致偏离主业。

1 注:以下相关数据取自《世界租赁年报》(2000)。
2 注:以上数据取自《世界租赁年报》(2000)。
3 注:表2-4,2-5中数据均取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史燕平教授整理提供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