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投资规模饱和时如何再添置设备

作者:沙泉

    目前有一些电脑公司、网络制造商、自动柜员机(AMT)和信用卡在线结算机(POS机)制造商常来询问:为什么银行不愿意直接购买而愿意租赁他们的设备呢?从道理上讲租赁的费用高于直接购买,银行又有的是钱,有能力直接购买,但他们这样做是不得以的事情。

    前几年,由于监管不严,一些银行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事业。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的这部分投资基本被套牢。国家为了控制金融环境,加强监管,对金融机构的投资规模进行了限制,要求他们的投资规模不能超过总资产的30%。如果商业银行不市场化,科技不发展,银行不需要竞争,这种限制对于银行没有什么妨碍。但是一切都是反方向进行的。特别是进几年科技渗入银行的业务领域越来越多,过去投资的一些设备也开始逐步老化。此时银行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科技含量的竞争。但是如果银行没有能力添置这些高新技术的设备,其竞争能力必然会下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金融机构会以优良的资产,雄厚的资金,科学的管理,高新技术的服务,在中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设想避开政策的限制,用租赁的方式尽快装备自己。

    租赁行业因为这几年不景气,其发展速度缓慢,资金不足,项目难做,一直想寻找一个即安全,又能争取到资金来源的项目。两方面需求的结合,形成银行租赁的市场。银行租赁有什么特点呢?

  1. 可以表外投资
    银行可以通过经营性租赁的方式,从租赁公司租入电脑、AMT、POS机和网络设备等。由于按照会计准则的界定属于出租人提取折旧,因此在银行的报表中不体现资产,只体现负债。这样就可以满足添置设备的愿望,又不影响监管指标。
  2. 缓解投资规模压力
    如果银行将自己已经投入运行的设备用回租的方式进行租赁,可以立即减少投资的比例。当其他投资逐步回收,或总资产进一步提高时,再买回租赁资产。银行在整个的租赁过程中没有移动设备的使用权,减少了投资的规模,增加了竞争力,可以一举多得。
  3. 可以扩大放款规模
    银行目前总体情况是存款大于贷款。由于找不到好项目,或好项目的竞争太激烈,加上银行市场化管理,银行多处于惜贷状态。如果银行把这笔贷款放给租赁公司,又反过来从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即解决投资问题,又解决放贷问题,即安全,又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4. 加快银行的设备更新
    租赁由于不一定非转移所有权,因此银行可以租赁最先进的设备。当设备落后时立即淘汰。虽然费用相对较高,但这样可以保持银行的科技服务永远是最好的。
  5. 增加租赁公司的经营规模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租赁公司现在租赁的规模非常小,有些公司严重脱离主业。人民银行规定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必须占总资产的60%以上。通过给银行做租赁项目,不仅保证资金安全,还扩大了租赁资产规模。对于租赁公司来说租赁资产的规模越大,其混业经营的范围越广,因此租赁公司非常愿意做这个项目。
  6. 发展了科技事业
    目前产业界开发了许多高科技含量的金融机构专用设备,由于购买力不足,限制了产业的发展。通过租赁销售他们的产品不仅资金回收快,还享受了推销商品时的金融服务,生产厂商也迫切希望租赁行业能尽快渗入这个领域。有些厂商干脆办起了自己的租赁公司,直接将产品租赁给银行或金融机构。

    说起来很好,但是为什么这个领域至今还没被开发?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1.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金融混乱,银行给(非银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贷款的问题受到限制。租赁公司的定位不清,是按金融机构处理还是按一般企业处理,没有明确的界限,贷款渠道不畅是一个重要原因。
  2. 租赁公司的开发力度不够,没有进行广泛的联系和开发,使得市场还不知道有这么好的投资方式。
  3. 税收问题制约着经营性租赁的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对经营性租赁的税收不合理,特别是中长期的经营性设备租赁,仍按照短期租赁的税收标准:租金的5%收税,使得租赁成本过大。承租人难以承受。
  4. 有些银行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还没有真正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因此,不急于开发什么新的投资领域。

    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最主要的是税收的问题。好在最近国家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税务部门配合金融改革,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委托北京市税务局对租赁的税收问题进行调研,并且通过行业组织,广泛征求意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租赁的税收问题能得到彻底的解决,银行的租赁项目将得到飞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看到这个商机,并着手开办这方面的业务。

    租赁的瓶颈之一就是我国的税收政策。如果我们空喊改革,而没有实际开展业务,这种改革是无力的。我们应该用开拓业务的方式促进税收制度的改革。路是人走出来的,不开发业务就不会得到合理的政策。深圳租赁公司利用飞机租赁项目争取到许多优惠政策充分说明开发租赁业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用业务推动政策的改变。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租赁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最后,祝租赁行业“吃螃蟹”的人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