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新世纪的朝阳产业

作者:刘杰

 摘自《大地》 (2000年第十二期) 

    融资租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融资方式,是集信贷、贸易和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的金融产业。西方有人称之为朝阳产业

    融资租赁业起源美国,它是一种以金融、贸易与租赁相结合,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信贷方式。

    我国是80年代初开始兴办融资租赁的。十几年来,通过融资租赁引进了大量外资和大批先进设备,这对支持我国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1998年底,我国现有中资租赁公司26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56家,兼营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700多家。在我国现有的几种租赁公司当中,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主要是为国内用户解决资金短缺和引进先进设备服务的,它已成为我国租赁业中一支最活跃的力量。中资专营租赁公司和兼营租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受信贷规模和境外筹资规模的影响,业务规模及发展速度都受到一定限制。租赁公司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但这些公司在推销产品和设备,促进资金回笼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融资租赁业的起源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融资租赁在我国悄然兴起。截至1997年底,全国从事融资租赁的专业租赁公司和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已达760多家,承做各类租赁项目近万余个,累计租赁交易额1000多亿美元,为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融资租赁的一般操作程序是,由有意以租赁方式购置某种设备的企业,向选定的租赁公司提出办理租赁业务的申请,租赁公司经审查认为项目可行后,由租赁公司代为融资,并根据承租企业的需求向供应厂商购进企业所需的设备再交付承租人使用,承租人需按期交付租金。在租期结束时,企业通常只需象征性地交一些价款,即可取得该项设备的所有权。融资租赁一般期限较长,在一次租期内,出租人可以收回所有的成本并获得利润,而设备的选择、维修及保养均由承租人负责。

    我国目前的融资租赁,尚未完全脱离银行信用,在资本市场中只是简单地充当银行贷款的替代品,而租赁公司所进行的业务也形同于变相的高利贷款。单一的业务形式使金融资本和工商业资本难以进行有效结合和相互渗透。另外,单一设备残值处置方式使承租企业无法转嫁风险。目前我国对租赁设备残值基本采用留购,所有权和使用权最终不能达到分离,一方面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融资优势,而另一方面又造成融资租赁中资金成本高,操作手续复杂等先天不足,使在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我国经过近50年的建设,积累了庞大的固定资产,然而在目前的国有大中企业中,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只有10%左右具有七八十年代水平,30%-35%左右设备虽完好但技术上已落后,余下的55%-60%的设备中有35%已十分陈旧需立即报废,还有20%-25%设备急待更新改造。由于我国固定资产基本折旧率偏低,使企业无力实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重基建轻技改的倾向,更加大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技术更新的难度。因此,我国的融资租赁要充分发挥其资金使用比率较高、融资时间长,能有效控制资金方向等功能,积极参与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提高存量资产流动性,支持企业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才能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融资租赁缘何发展缓慢

    融资租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能在经济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普遍兴起,其共同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金融服务经济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愈来愈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事情,在我国都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融资租赁是发展市场经济必需的,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我国租赁业务起步较晚,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与作用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因而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人们对融资租赁这个新兴行业比较陌生,习惯于按传统模式、老经验办事,再加之对融资租赁业的宣传导向严重滞后,不仅这方面的成果推广少,经验介绍少,理论界也很少探讨论述,对于融资租赁的性质、特征及其在融资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均鲜为人知,在此情况下,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只能是迈小步。

    其次是缺乏政府扶持,优惠政策不多。美、日等许多国家政府都很重视融资租赁,普遍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推行信用保险制度以及提供低息贷款政策。而我国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措施和配套政策,使各种扶持政策未能落到实处。例如:国家财政支出中对租赁业没有任何投资,中央银行信贷资金中也没有专项贷款,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融资租凭业这项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是多头分散管理,政策措施不一。尽管我国目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专营或兼营机构已达300多家,业务面覆盖全国绝大数省区,行业涉及几十个,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没有行业协会,没有统一的政策指导和发展规划。而现行多头管理的局面,则对租赁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最后是缺乏既精通租赁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由于融资租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涉及金融、投资、贸易、科技、管理、财务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对业务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而现在真正懂得租赁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是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融资租赁是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的、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经营活动,因此,融资租赁实质上是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进行长期资本融通的一种新手段,是一种重要的资本经营方式。所以,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营造融资租赁的环境

    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租赁业在帮助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包括外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租赁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很小,不及美国业务量的1%,甚至不及韩国的1/10,因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融资租赁在我国也将要成为贷款、证券之后第三个重要的资本市场筹资方式。为此,业内人士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提出了深刻见地: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扶持租赁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强化租赁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允许租金进入成本,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另一方面,要把金融性租赁公司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允许租赁公司向商业银行借款,或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鼓励租赁企业出口创汇和外汇的自求平衡,允许企业用租赁设备生产的产品经出口所得外汇优先归还租金,然后上缴利润,并纳入国家、地方用汇计划;对租赁业要贯彻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租赁经营市场化。要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取消对租赁经营规模的监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租赁企业年度周转金、租赁利率浮动幅度、租赁市场发展宏观目标和业务指导等方式,对租赁自行制定经营计划,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

    发展租赁多种经营,确保租赁市场开放化。要促使金融机构类租赁、制造商类租赁、综合专营租赁并行发展;允许国家、集体、股份、中外合资(独资)或私人参与租赁经营;要积极探索直接租赁、转租、合作租赁、杠杆租赁等多种租赁形式;要冲破租赁地区封锁,确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以供求关系为导向、租赁成交条件为杠杆,多层次、多方式、公平竞争、相互制约的开放型的良性运行的租赁市场体系。

    企业资产重组的呼唤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技术改造任务繁重,耗资巨大,为融资租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如何利用融资租赁盘活国有企业资产,进行资产重组呢?

    一是利用出售回租的形式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出售回租指由设备物主将自己拥有的部分资产(如设备、房屋等)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从租赁公司租回来的做法。当企业缺乏现金时,为改善财务状况而采用的对企业非常有利的一种做法,叫回租。通过回租,承租人能把固定资产变为现金,再投资于其他领域,同时在租期内仍可继续使用这项资产,而企业的利润和折旧在出售期间便可以收回。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进行企业资产重组时,国家不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扶植所有企业,而国有银行在居高不下的坏帐压力下,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也变以得十分谨慎。企业利用出售回租这种形式就可以把固化的设备流动起来,并借此获得进行资产重组的资金。

    二是利用融资租赁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盘活现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融资租赁可分为直接租赁、转租赁和出售回租三种形式。根据设备来源又可分为国内租赁和国际租赁。其中国内租赁多为直接进口租赁、进口转租赁和回租后的进口转租赁。可以通过租赁机构融通国外资金,有效增强资本投入,使其成为引进外资的途径之一。同时,由于租赁项目需经承租企业和租赁公司共同确定,资金由租赁公司根据确定的项目进行安排,这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可以确保较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正确的投资方向,避免重复引进造成的资金浪费。

    三是设备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可利用租赁形式扩大销售渠道。目前,国有企业一方面面临着设备落后,急需改造和更新的现状,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难。因此,国内的设备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成立自己的租赁公司,帮助推销自营产品,使销售手段多元化,借以吸引部分资金紧张又需要更新设备的企业,这样既可以解决购买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状况,又可以扩大设备供应厂商的销售量,提高市场份额,为盘活设备供应厂商的存货资产,提高供应厂商的经济效益寻找一条新途径。

    采取以上手段,再加上各种配套措施,就能尽快落实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方案,尽快走出困境,重振国企航母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