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租赁关键在什么地方?

作者:沙泉

    通过学习和交流,中国的租赁业开始意识到创新租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阶段,并且对创新租赁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研究。有了创新意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创新,关键是企业是否有一个激励创新的制度,是否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这些道理可以说是老话常谈,真正能付出实践就不容易了。如何开展创新租赁,怎样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的今后努力的方向。

    创新租赁属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在工业化时代后期,大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运作模式是靠集约化经营完成的。就像企业的生产线那样,不是“缺谁都行”,而是“缺谁都不行”的生产体系,因此按照小农经济的管理模式是无法适应创新租赁的要求。

    开展创新租赁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并将其观念传授到下面每一个员工。要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的营利点,然后学习创新技术,最后通过营销理念来实现创新。创新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仅是理念,其营利水平验证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而不是由下面那出意见在到上面集中,个体创新是改变不了整体创新的局面。

    为达上述目的,在公司的整体运作前应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方针,应该有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质量管理方针等重要文件来说明公司靠什么营利,怎样营利,风险在什么地方需要努力克服和开发的重点在什么地方。然后应该有任务计划书,说明公司需要什么,能提供什么资源,职员能干什么,怎么去干,报酬和利润如何分配等。各部门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制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所有的奖惩都应该根据任务计划书的标准考核,防止上下推卸责任,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也防止长官意识、朝令夕改的小农经济意识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

    公司由谁来领导。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经常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我们常把领导和领导人混为一谈。领导是一种行为,领导人是一种职称。谁对某个领域具有领导才能,就能领导这个领域的经营。领导人就是把这些有领导能力的人组合起来,像一条生产线那样有条不紊地安全运行。否则就会出现上面说上面的,下面干下面的,谁都是领导,谁都不能领导。

    领导才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小农经济和工业化生产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体经营和整体经营的区别。创新租赁涉及多学科,仅靠一两个人是不能完成的,需要配合和协调。如果按照个体方式经营就会出现独裁,缺乏民主,其结果就是领导朝令夕改,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导致下面无所适从。要么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权的不能指挥,无权的干着急。

    中国长期是个农业国家,农民意识一直影响着工业化建设,民主经营成为人们的理想,而不是现实。过于独裁的经营管理,遏制了人们的创新精神。要想开展创新租赁,必须民主经营。人们对民主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通常在意识上把“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理解为“民主”。其实民主是独裁和放任的组合,它们之间有一个“度”,绝对的独裁或放任是没有的。对于创新租赁来说,管理上应该偏重于独裁,经营上偏重于放任。

    要开展创新租赁必须靠科学管理和合作意识。租赁的魅力就是整合资源,如果不能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还谈什么整合社会资源呢?整合的结果就是合作。为达此目的,企业必须真正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必须集约化经营,不能仅考虑个体状况,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这需要在公司的薪酬体制中体现出来。过去人们总谈把个人的收入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但现代管理体系还把协作能力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就像生产线那样,个人干的在好,如果整体效益不行,仍然要影响个体的收入。创新租赁关键就在于此,如果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合作方的利益,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租赁的的整合资源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创新租赁主要靠人的创新能力,租赁公司的资源主要是人才资源,其营利点主要靠挖掘人才智慧。因此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创新租赁收益的根本。那种“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的用人机制绝对开展不了创新租赁。在知识经济中,如何调动和发挥人的潜能是领导者的艺术。以人为本,科技为先是创新租赁的精神。忽略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创新租赁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该特别慎重。一般讲人才不易流动太频繁,否则需要熟悉和培训的时间太长,人才成本太高。要留住人才一方面靠工资和奖励制度,另一方面应该让员工看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有效的发展步骤。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没有发展前景或分配机制不合理,钱给的再多,也留不住人。反之企业逐步兴旺发达,分配合理,让人能看到希望,暂时钱少也能留住创新的人。

    深圳华为电信是知识经济运用非常成功的一个企业,它们对人才的使用和开发非常到位,使得企业成为一架挖掘人才的机器,企业的收入主要靠知识产权。它们的开发人员占35%,营销人员占40%,(从这个结构上看开展创新租赁的公司,营销人员和开发人员至少应占70%)管理人员占15%,工人占10%。它们每年也有5%的裁员,但主要不是因为人才不行而裁员,而是因为在华为工作实在太“疲惫”了。对于个体而言,在为华为服务的几年中可以挣到几乎一生可能挣到的工资,因此在离开公司是也无怨无悔。良性的人才流动,使得华为在短暂的十年得到飞速的发展,销售额达到200亿人民币。

    华为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企业没有利益集团。不管是老总,还是职员都不配备房子、车和手机,因此人员能上,能下。能者挣高工资,弱者在能者的带动下也提高收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创新租赁主要是财务安排,人的积极性和能力就成为首要问题。学习华为的用人机制,是创新租赁的基本运作思想。

    创新租赁另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实践。仅有创新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实践就是创新租赁营运的程序设计。所谓“程序”,就像生产线上的“工艺流程”。不仅体现租赁对资源的“领导”作用,也体现人才的“领导”才能。不仅是企业的经营标准,还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的租赁公司把这个程序卖给投资机构,就体现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

    创新租赁应该由坐商改为开发商。过去因为强调租赁的融资功能,因此生产设备的厂商、投资机构和承租企业都找到租赁公司。当时租赁公司自我感觉良好,有“座上宾”的感觉。当项目失败时又有“阶下囚”的感觉,就是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创新租赁的基本运作模式是项目融资,因此要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和收益,不存在谁求谁的问题。租赁项目的开发要靠引入营销的概念。没有营销就没有市场,知识在多也没有效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通过上面分析,创新不难,难的是管理。管理不难,难的是用人机制。用人问题好解决,难的是项目开发。只要在几个重要环节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创新租赁必将在中国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