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发展服务贸易

作者:沙泉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开始交换多余的物资。最早的交易方式是“易货贸易”。既,在人们共识的价值观念中,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换取自己缺少的物资。后来人们发明用稀有物资(贝壳、铜)确定价值后,代替货物实行等价交换。这个替代物就是货币。这种用以货币结算的交易经历了数千年,形成了我们的传统贸易市场。

    这种贸易方式由地区之间的贸易最终发展为国际贸易。而货币本身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着交通发达和冶炼技术的提高,黄金、白银代替了贝壳和部分铜币。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物资的极大丰富,仅靠贵金属已经满足不了贸易的需要,于是纸币代替了贵重金属。拿美元来说,和一定比例的黄金挂钩发行,那时人们称之为“美金”。它表明发行货币的原则,一定要和物资挂钩。如果货币发行过量,造成通货膨胀。如果发行不足,形成通货紧缩。这两种现象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十世纪世界大规模战争结束后,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弥补战争带来的伤害,许多发达国家借此完成工业化转变。物资极大的丰富,导致销售不旺,生产、投资下降。经济不景气和货币充裕形成矛盾,此时货币再物资挂钩已经没有意义,经过几个经济周期的磨合,美金最终彻底和黄金脱钩变成纯粹的货币——美元。为刺激经济增长,开始用货币发行量控制经济。过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又抑制经济增长。

    担人们普遍认为适当的通货膨胀会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关键是必须给多余的资金寻找出路。发达国家一方面将生产转移到第三世界(亚洲四小龙就是在那个时代崛起),减少本国的产出,开拓第三世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就是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将服务和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参与贸易环节的交易,抵消了货币发行过剩,可交易资产不足的问题。于是整个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逐年增加,关贸总协定也因加上服务贸易的内容改成世界贸易组织,到二十一世纪,服务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传统贸易。

    发达国家都有那些服务贸易呢?提起服务,金融行业是服务的领先产业,金融服务不仅形成自己的产业,还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信用证、结算手段、担保、保险、理财和资产管理等。股市、债市和汇市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沉余资金。融资租赁的出现,配上优惠政策,将闲散转化为投资资金,切断了市场经济发展——萧条——战争——重新发展的怪圈,使得经济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增长。

    其次是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名誉权、肖像权、商标惯明权都成为资产,甚至特许经营权、资产管理权也可以交易。就拿在中国开业的美国肯德基,没有一根鸡骨头来自美国,但美国每年都从中国拿走大量的因特许经营权产生的利润。许多酒店是由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知识经济悄悄地进入中国。

    再有就是经济咨询、律师服务、会计服务、经营性租赁服务等各类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服务也兴旺发达。人们戏说在美国开车,为了躲避一只狗,一定会撞伤一群律师。可见服务贸易在美国何等发达。至于其他的传统服务和创新服务更是数不胜数。只要有需求,一定会有服务。市场经营机制下,服务贯穿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发现有空缺或发现空白,立即有人填补这个空缺。

    服务贸易不仅促进投资,还促进消费。比如经营性租赁,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到处都可以看到,使用非常方便。这种准金融业务,不仅让消费者消费了现在的钱,还消费了未来的钱。负债消费让不安分的人群整天想着如何挣钱还债,无暇制造不安定因素。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为了消费知识,提高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消费。他们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以私立学校为主,既减少了政府的投入,又增加了教育消费。知识已成为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今传统贸易方式尽管运作的比较成熟,但因物资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其利润非常薄。要增加收入,扩大市场占有率,须增加增值服务的内容。这种市场动因导致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自从建国以来接受前政府高通货膨胀和腐败导致垮台的教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开始时飞跃发展,到一定程度缓慢增长显然和世界经济产生差异。改革开放后,83年、85年、88年的经济热潮通货膨胀升高,经济陷入萧条。89年中国引入股市吸收了一部分闲散资金,92年邓小平南巡后,将无偿使用的土地和房产货币化又消化了一部分资金。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物资供应整体出现过剩。随着企业改制,集团消费需求越来越小,个体消费观念又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又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不管是传统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将会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外的多余物资将会无障碍地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产业。此时如果不发展自己的服务贸易,国外的服务贸易进入中国同样不会遇到障碍。因此预计今后数年中,中国的服务贸易将有突破性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后,服务贸易比重有所增加,但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相比微不足道。在美国仅租赁对经济的渗透率就占30%,在中国这个比例才万分之三。中国目前有8万亿人民币的存款,消费不足、投资不旺已在很长一段时期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政府发行债券促进了经济增长率,但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况且国家负债比例也是有限的,要想消化这些资金,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贸易。

    提起服务,许多人认为是低下的工作。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本的服务,已达最高境界。要想刺激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需要在理念上更新,在政策上也要给予鼓励。中国目前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如何消化沉余资金的手段。目前知识、信息领域中“免费的午餐”越来越少,只有增加可交易无形资产的数量,才能彻底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滞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