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业发展概况及“十五”总结

 

摘自《慧聪网》 2005年12月23日

    一、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租赁业发展较晚,且一直处于多头监管、业务不平衡的状态。目前,我国存在三类租赁公司,一类是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共12家;一类是商务部监管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共36家;最后一类是上千家内资租赁公司,也归商务部监管。

  从1981年4月我国创建第一家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开始,租赁业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目前全国共有金融租赁公司14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45家、信托投资公司239家、财务公司80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这些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包括传统的融资、租赁、转租赁、售后租回交易、联合租赁等。进入上世纪90年代,租赁业几乎全行业处于低迷状态,甚至一些成立较早的老牌公司也不得不停业。

  在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之前,将有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和工程机械,而租赁将借此得到极大发展。有专家预测,奥运所需要的资金大概为3000亿元人民币,而最保守的估计也要1800亿元,其中,交通改善占了900亿元,环境治理占450亿元,信息化建设占350亿元,社会设施改造占150亿元。这就为融资租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目前,国内很多行业的租赁市场极为火爆。我国的租赁渗透率仅达到万分之三,可以说,中国租赁市场有较大的潜力,据了解,目前国内租赁业可涉及的领域大致可包括:房产租赁、汽车租赁、设备或仪器租赁、电池租赁、航空租赁、人才租赁、书籍音像租赁、服装租赁、玩具租赁、户外运动用品租赁等等,行业渗透相当广泛。

  在中国,飞机租赁是众多制造业产品中租赁金额最大的门类之一,民航系统通过融资租赁先后引进国际先进机种300多架,累计金额达150亿美元,其次是邮电系统引进移动通信和程控电话设备,累计金额20多亿美元。我国已有6000多家企业利用融资租赁进行技术改造,累计金额276亿元人民币。

  自1989年中国第一家汽车租赁企业成立以来,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已走过15个年头。迄今为止,全国约有汽车租赁企业400多家,租赁车辆42辆,年营业收入30亿元左右。近几年来,汽车租赁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但整体规模普遍偏小,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部分汽车租赁企业外,各地汽车租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每户平均拥有车辆不足20辆,拥有量超过1000辆的汽车租赁企业目前只有6家,大部分汽车租赁企业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水平低下,加上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劣,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建立,骗租骗车、拖欠租费的现象时常发生,现有的许多政策法规不利于汽车租赁业的发展.行业管理滞后,税费负担较重,相关行业的支持不够。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

二、“十五”总结

  2000年,我国租赁业排在世界第二十一位,设备租赁额为20.0亿美元, 占设备投资额的1.5%。“十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给租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租赁业经过前一段的发展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进入21世纪,资金充裕与投资不足、企业销售难与融资难并存的局面给租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政府和企业都开始关注现代租赁。

  此外,我国的租赁业发展还呈现以下特点:

  1. 租赁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宏观经济所表现出的购买力疲软,以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实体的大量发展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开发大西部”的战略决策和中国加入WTO的前景都为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 租赁概念为更多的人接受。中国消费者正开始从观念上逐步淡化对所有权的强调,并且用日趋成熟的判断标准来看待和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

  3. 可供租赁资源充足。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利用率较低或重复配置、闲置浪费的设备、工具,这些都是租赁资源的重要来源。

  4. 租赁商发展滞后。由于税收政策、信用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由租赁公司组成的供应队伍却相对发展滞后,表现为小型、分散和无序。总体而言,租赁行业里尚未形成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因此行业性的服务标准和经营规范都未形成,而且发展缓慢。

  5. 租赁业发展正面临重要机遇。如何有效拉动内需,如何解决产业调整过程中沉淀并固化的资产为中国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西部大开发近千亿的资金需求,WTO加入后国际租赁市场的进入都为中国租赁业提供了历史机遇。另外,电子商务也为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