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节能服务(上):朝阳产业应者寥寥

 

摘自《山西新闻网》 2009年11月29日

  
08:00 字号:T|T

  企业仅自筹510万元,即得到1100万元的技改节能项目。2008年9月,山西焦煤集团、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三方,就节能合作“霍州煤电”项目签约。这是我省首例由跨国公司与国内的资本金联合,通过融资租赁融资方式,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大型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据测算,未来运行中,直接和间接节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4000万元。

  高耗能、高污染,山西长期以来背负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既可引进资金,节约企业成本,又可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量身定作”节能方案,在几乎“零投入”、“零风险”的情况下,对耗能企业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何乐而不为呢?

  我省节能减排压力很大

  工业是我省的能耗“大户”。工业能耗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3.8%,其中黑色金属、炼焦、煤炭、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和电力七个行业,占到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3.8%;列入国家和山西省节能重点行列的200家工业企业占到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0%。高耗能、低产值企业偏多成为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大掣肘。

  不仅如此,我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方式也不合理,低品质能源消费所占比重较大,九成以上的工业企业以煤炭为燃料,我省煤炭燃料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4.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煤炭利用效率低是造成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能源生产加工转换造成的能源损失量大,2006年,山西省能源转化损失量达1800万吨标煤,占当年能耗总量的13.33%。

  “十一五”以来,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节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06年我省万元GDP能耗为2.89吨标煤,同比下降1.97%;2007年我省万元GDP能耗2.757吨标煤,同比下降4.52%;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2.55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39%,降幅位居全国第一。

  “十一五”前三年我省万元GDP能耗累计降幅位居全国第五,但尽管如此,山西仍是全国能耗大省,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

  节能服务能带来什么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技术节能。落实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以节能量确定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贷款”额度,支持企业节能改造项目。

  同时,发挥经济手段在节能中的作用,对高耗能用能单位超过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使用能源的,实行能耗限额管理和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现有能耗标准和山西省能耗现状,制定超能耗、超电耗加价管理办法,通过经济手段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引入,使我省节能降耗步入了科学发展阶段。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它准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效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合同能源管理最大优点在于,能耗企业无需资金投入或极少的投入,即可完成节能技术改造,不必承担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归能耗企业。

  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省的节能潜力约4703~5826万吨标煤,“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依然是我省的重头戏,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山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企业需求强烈但心存疑虑

  引进节能服务,既可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节约生产成本,又可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我省部分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先行品尝了“苹果”的香甜。

  据媒体报道,2005年4月,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引进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生产车间的灯具进行了节能改造,从方案设计、项目投资、灯具采购、设备安装,包括一段时期内的运行维护等,都由北京一家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包揽。公司没掏一分钱,就圆满完成了整个改造。原来4000余只双管荧光灯更换为照明效果与之相当的2355只一体化自镇流直管荧光灯后,综合考虑节电、减少灯管使用量和损耗量等,该公司可年节约费用40余万元,节能效益显著。

  然而,这一朝阳产业并未得到大部分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为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企业寥寥无几。

  我省的主要耗能行业为煤炭、化工、电力、冶金、炼焦、建材等,其企业数量上万个。面对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每个企业都想投入最小成本,来获取最大的节能收益,但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在山西还属新生事物,大部分企业尚在观望中。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 见习记者 王佳丽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