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四大支柱将以重大变化
迎融资租赁30年

作者:沙泉

《现代租赁》网首次发布日期:2010年03月10日

    融资租赁1981年进入中国,当时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四大支柱的问题,直至1996年国际金融公司带领租赁大师阿曼伯先生到中国来给政府提供政策援助,让我们知道:融资租赁需要在法律、监管、会计准则、税收这四大支柱的支持下,才能健康发展。至此有了第一个类似司法解释的《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至少从司法上止住了当时的行业的下滑危机;1999年人大在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改时将融资租赁纳入法律的列明合同,融资租赁有了第一个法典;2000年人行出台了第一个监管政策《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融资租赁从此在中国有了监管的法规;2001年财政部第一次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第一次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将融资租赁规定为差额纳税,从此享受合理纳税待遇。

    2011年是融资租赁在中国发展的30年,也是租赁规模以几何级数爆炸似增长的第三年。我们突然发现,四大支柱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法律方面

    据悉有关融资租赁章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第一次正式出台《司法解释》,这个解释第一稿《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早在2001年就开始讨论,至今也已10个年头。这次司法解释出台,关于融资租赁的几个问题该得到澄清:

    租赁物件是否只限定在动产设备,还是包括所有固定资产,甚至是无形资产;承租人是否只能限定在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也可以做;出售回租是一个合同还是二个合同,承租人正在使用的物件没有销售能否租赁;出租人是否拥有所有权后才能将物件出租,还是只要取得就可以出租;物权法出台后租赁物件必须登记后才能确保“租赁物件所有权属于出租人”,出租人才能拥有绝对排他的物权。

    这个改变对行业的影响是:融资租赁是否什么都可以做?是否没有取得所有权也可以租赁?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软件租赁,是否能得到司法的支持和保障。现在的租赁公司是不断创新地拓展业务,还是规范回归融资租赁的原始状态把基本的租赁做好?人行的融资租赁债权登记系统是否能起到物权的公示与保护作用等问题都将得到法律的澄清。

    监管方面

    融资租赁公司是借款单位不是放款单位,原因就是没有吸收公众存款业务,也少有直接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本不应该当做贷款业务来管。但现在尤其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直接或间接使用了公众存款资金,且大部分的出售回租业务实质上就是变相贷款。在今年宏观紧缩的情况下,是否把融资租赁纳入金融机构严格监管(司法界的人大代表有这样在会上的提议)?是否把租赁规模纳入信贷规模控制?租赁公司是否是借款人却可以当放款人监管?是值得业内关注的。

    这个改变对行业的影响是:租赁公司的变相贷款投放规模被锁定、租赁公司在下达规模指标的同时加入的出售租赁资产的考核指标。这导致租赁的利率不在下浮10%~20%,改为上浮20%以上,租赁利率朝年利率10%的目标发展。大型国企的话语权远不如过去,租赁公司业务人员的腰杆比以前硬多了。租赁公司的客户群逐步开始转换。非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尤其是厂商类)因资金来源紧缩,业务或受影响。同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考虑到提高收益,也开始考虑与厂商租赁公司的合作的问题。

    资金规模受压,流动性受限,大规模、低收益的大型国企、央企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是否还有人愿意做?并有能力做,值得与司法解释的出台后的效应一同观察。

    会计准则

    金融海啸出自表外业务的无限扩张,从国际到国内一片叫骂声,全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国家都要求统一私法会计准则。强烈要求把的表外业务纳入表内,连长期不加入国际会计协会的美国也不得不低头。租赁的会计准则自然也逃不出这个法则,中国财政部官员已经明确表态:要紧跟国际法则(况且这个法则我国也是被要求参与,我们的租赁会计准则也是被国际赞许),也会很快地对当前使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从此再也没有表外业务,租赁都变成债权债务以贸易(分期付款)的形式体现在财务报表内,经营租赁可能由此终结。

    这个改变对行业的影响是:融资租赁的经营租赁业务,尽管在中国还处于混沌状态,但有可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做相同的修改,经营租赁将无法再做。另一个问题是银行的监管体系是不允许银行有贸易业务。如果银行系金融租赁把租赁按照销售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而银行又没有类似的会计科目,在并表时,这个问题还需要协调解决。

    税收政策

    尽管我们呼吁要求解决融资租赁承租人增值税抵扣问题,要求租赁公司也享受增值税。随着增值税的改革越来越近。估计《增值税法》近期出台后,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抵扣问题、发票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具体何时出台先要看本届人大是否审议了这个法律文件。

    这样的改变对行业的影响是,营业税税额是5%,增值税税额是17%,都是差额纳税,租赁公司改征收增值税后,交付的税款将比改变前多。

    四大支柱为什么要发生变化

    我们都知道法律法规对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的融资租赁法律、法规非常不健全。四大支柱集中在今年改变是巧合?还是因为行业发展太快,必须要做新的调整。还是因为行业经营失控,需要用规范法律的方式规范企业的行为?

    为什么行业总是在强调创新,为租赁业的飞速发展叫好。法律法规制定部门总强调法律规范,对当前租赁公司的一些做法忧心忡忡,把现在的经营状态视为不健康状态?“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租赁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相关立法还较滞后,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是政策出台者的普遍观点?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观点?

    这次“四大支柱”变化与以往不同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次“四大支柱”同时在酝酿变化,不算是统一行动,也算是在一个潮流里改变。这次的政策修订好像不是过去那样由企业主导呼吁政策出台,政府经过周密思考,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后正式出台。而是由政策制定部门主导对现行政策进行的变革,只有个别事项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如:会计准则的修订。其他最多是找几个企业在下面征求意见后就行动了,有些甚至连意见都没有征求。新政策的出台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这说明政策的制定者对当前行业的经营状态和政策环境并不满意,对整个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担忧大于企业创造的政绩。

    四大支柱的改变要有中国特色

    四大支柱本次改革前,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现基本上适合工业化进程尚未完结阶段的司法要求。改变后将会如何呢?我们总强调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但经济体系与国际接轨了吗?工业化进程完结了吗?为什么要把为完结的工业化法律体系硬套工业化体系建设已经完结的国家呢? 希望在出台政策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政治经济体系,与国际接轨首先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否则水土不服,越改越遭。

    下一步修改方向怎样改?是政策要适应创新,走新经济发展的路?还是规范行业标准,回头先走完工业化进程,然后在谈租赁的政策创新?这些都要等政策出台后才见分晓。今年正好因为资金收紧,业务规模不大,行业有时间盘整自己,有时间参与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但愿从此走向健康发展之路,让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都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不会像过去那样,这边一火,那边就撤火的现象再次出现!也不要像近期那样都觉得新出台的政策是好事,可融资租赁业总觉得 这些政策不对劲,不合适租赁业的发展,甚至与租赁业作对,始终搞不清是谁的错。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