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万亿资产退出路在何方?

 

《现代租赁》网首次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6日 作者:沙泉

    自从银行重返融资租赁并以独资、绝对控股方式设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后,租赁业的融资租赁额以几何爆炸似增长,短短5年中就接近或到达万亿资产。尽管笔者对这个乐观的数据持有怀疑,但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统计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6千亿的租赁资产也是不小的惊人资产。

    当人们疯狂做业务时,突然发现租赁额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往前走就很困难了。只进不出的经营模式,总有饱和之日。租赁资产的退出问题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实早在1996年,国际金融公司(IFC)请世界租赁大师阿曼伯先生给中国政府提供融资租赁技术援助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提出来,只是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对那些技术援助的内涵理解不透或根本不理解。本站记录了这个过程,并将当时IFC提供的相关资料展现在那里。

    实际上1999年当人民银行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进入崩溃边缘时,在人行要对融资租赁是否还需要金融监管做最后决定的时候,请阿曼伯先生有一次来华讲述融资租赁原理,使得中国对融资租赁的认识从日本模式转变为美国模式的认识,回归原本的认识。从那以后,租赁资产的质量迅速提高,融资租赁业进入二次起飞。后来又在2002年和04年的融资租赁立法时期,阿曼伯先生又来华重复了融资租赁的基本原理。

    笔者想要给融资租赁万亿资产找出路,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对融资租赁有正确的认识,对经济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经营定位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否则空喊租赁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只是个美好的远景。

    下面关于对融资租赁的认识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总觉并没有被现在大多数人认识,要寻找出路不得不重复一下融资租赁最原始,最基础了理论。若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别人就更不知道。对于无知的产业,资本是不会轻易进入的。若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就不用看下面这段了。

    融资租赁首先要解决的是出租人的资金来源问题,然后才可以说如何为承租人解决融资问题。不管我们怎样把自己标榜为放款人,首先要做的是借款人身份。不管是哪类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可持续都是涉及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融资租赁是出租人即有债权,又有物权的信用交易。为了实现其流动性,需要有物权的退出和债权的退出机制。用物权变现弥补债权损失,使得在设计租赁产品时可以获得收益和控制风险能力同时较高的程度。从而使得债权能在金融市场上流动(本文暂不分析物权退出对债权的重要性)。

    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结合的边缘产业。其收益性是叠加的。不仅来自金融,还来自贸易、服务、资产管理等方面。其风险也是叠加的金融、贸易、管理、产品市场、政策变化风险同时存在。但通过对“物”的控制,风险的预测、预报、预警,风险的分散、化解、转移功能也是叠加的。融资租赁不是做次贷业务的,而是做增信业务的。因为有了增信技术,才能增加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收益率。

    我们号称在做“金融业务”。不仅采用了金融工具(年金法),更重要的是产生的资产要符合金融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属性。倘若资产不能流动,显然不符合金融三属性。

    融资租赁的健康发展需要五大驱动因素:完全市场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的推动;经济变革的需要;法律监管的健全;客户对其认知度、成熟度、竞争程度和供应商对租赁理解和依赖程度。

    厘清上述原理后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下租赁资产进入金融市场的可能。

    笔者以为金融市场主要分为两个市场,一是货币市场,另一个是资本市场。虽然两者没有明显的区别,但还是引用百度知道上的一段说法,对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日后指导操作都是很有必要: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主要有:1、低风险、低收益;2、期限短、流动性高 ;3、交易量大。例如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

    资本市场也叫长期金融市场,指期限在1年及以上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交易市场等,市场特点主要是风险大,收益高。

    融资租赁属于长期业务,它的运作显然需要长期低成本可流动资金。这种资金最好的来源就是资本市场。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30年还处于幼稚阶段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资本的推动。现在租赁反过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认可是否可行呢?

    我们总把自己当放贷人,做的租赁资产都是信贷类资产,其资金来源只能来自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就难以进入。

    我们在强调金融三属性时总爱把安全性放在前面,似乎提高了收益性必然要损失安全性。在做项目时,“宁要低收益的苗,不要高收益的草。”但资本市场要的恰恰是我们的“草”,不要我们的“苗”。这万亿租赁资产若都是“苗”的话,是进不了资本市场的。

    我们在区分银行系租赁公司和非银行系租赁公司时,资金来源方式是一个分水岭!因为银行资金来自于公众存款的货币市场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信用。对于“银行”系企业必然要严格监管。因此租赁资产被要求低风险、低收益。目的租赁项目的采集和评估都是按照银行信贷体系进行。监管部门对租赁公司的监管也是按照信贷业务的方式监管和要求控制风险。

    结果是:不管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是否做真租赁还是假银行,不管说使用的资金是银行间拆借还是借贷,都按信贷规模严格监管,防止从货币市场短期资金长用形成的系统风险。于是就形成银行系租赁公司要扩大规模必须无限地扩大资本金,不断地和母行争夺信贷规模。国家这种防范措施不仅针对租赁公司,还针对银行保理、银行信托等其他把主业当贷款做的金融交易方式上。不管是银行系租赁公司如何相互授信“抱团取暖”,信贷规模最终落实在母行的信贷规模上,只有少数信用好的租赁公司有可能用其他银行的信贷规模。

    为此尽管我们高喊租赁额如何如何,只要是资产还在货币市场转,实质上不论是管理上,还是统计上都是说信贷额做了多少。顶多说中国的信贷规模有多少,其中发放融资租赁款有多少。

    下面就要分析可操作性问题。

    虽然资本市场很少关注融资租赁,但在“万亿”资产的辉煌下;在有的融资租赁公司迂回走上市道路的情况下;在一挂“融资租赁”上市公司股票就上涨的情况下,证券业也开始反观融资租赁业。最近有许多证券机构人士找我交流这方面问题就是例证。

    在交流中他们常质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租赁公司负债风险要让股民(东)承担?如何要让他们转变观念,笔者认为必须要从租赁公司自己做起。

    首先要提高租赁资产的收益率。通常没有两位数收益率的资产他们根本不考虑。最低容忍度也是10%。其次就是用增信技术提高资产质量的安全性。我们不鼓励把租赁当信贷做,但鼓励租赁公司把租赁资产通过增信,达到信贷标准。

    这时我们就会跟资本市场的人说:我们给出资人一个收益性和安全性都适中的金融资产。主要针对偏稳健型又最求收益高一些的出资对象。我们的定位有了,出资人就有了。

    不管是否属于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提高租赁的收益率是首要任务。不改变资产结构,还是低风险、低收益的经营理念,万亿资产很难消化。在做项目时如果只考虑利差,应纳入资本市场不认可项目。除非收益性和安全性同时达到较高的水准。

    从管理上,要从放贷型向融资型转变,企业内部信用评级机构不应再成为业务开发的羁绊,要按照出资人的标准审视项目的可操作性。业务部门要真正地对项目负责,对出资人负责。不仅做项目,还要解决项目资金来源的问题。出资人不愿意提供资金的项目不做。

    从交易结构上应该从放贷给企业向从资本市场融资转变。要配备专门的人才负责开发和研究在资本市场运作的产品。在与新办租赁公司高管人员交流时,在谈到人才结构时,我都希望他们能招一部分有金融背景的贸易人才,有贸易背景的金融人才和有投行业务经验的人才。至于银行信贷员或把其他产品(包括租赁)当信贷做的人才。对改善交易结构作用不大。

    融资租赁的好处是“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若融资租赁资产多是“不下蛋的鸡(如消费品租赁)”或是“死鸡(盘活原有资产的租赁)”或是“卖不出价格的鸡蛋。(本应政府、银行投资的公共设施租赁)”这样的非新增实体经济的租赁资产,因拿不到政府鼓励投资的资金提高收益率,资本市场也难以接受。

    租赁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可以通过公募市场融资,也可以通过私募市场融资。

    公募目前成功上市融资的租赁公司有远东租赁,在香港上市。还有海航系的渤海租赁,靠借壳上市。其他还有通过股东隐去租赁走创业板的尝试正在筹措中。直接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目前还没有成功案例。原因是证券市场对融资租赁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持怀疑态度,几家准备上市的公司过会都没被通过。

    2000年后金融租赁公司被民营股东玩了一把资本运作,从融资租赁中为股东圈了数十亿银行贷款。现在要进入资本市场,怕再次成为股东圈钱的工具,从市场给股东圈钱,然后做一些金融的衍生交易。

    私募过去成熟的产品就是给租赁资产发行信托计划。后因银行信托的进入,信托公司改行做“贷款”不做租赁信托了。现在信托行业被要求转型,租赁资产应该是发行信托计划的好产品之一。

    再有就是传说中的“杠杆租赁”。租赁公司出20%的资金吸引出资人投资租赁项目委托租赁公司租赁,因为是投资不是放贷,从而实现无追索融资。问题是要做成这个还需要资产类的SPV(不贬值、免税、无限责任的资产壳)、国家鼓励项目投资抵免所得税的配套政策、具有公信力的评级机构和具有公信力的担保机构才可以实现。

    最新动向就是通过设立合伙企业用投资方式形成资产壳(不贬值、免税、无限责任),筹措到的资金即可用于购买收益性和安全性较高的租赁资产,也可投资融资租赁公司上市后退出。将高风险、高收益的PE,平衡融资风险,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这就是所谓的“租赁基金”。前些日子到一家有多重金融机构背景的新公司讲课,他们的董事长就是PE高手,谈到这点时他立刻联想系列组合拳的“租-X合作”方式。若能成功在行业也是个突破。

    我们也看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低价竞争拼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有些公司开始实现注重从“物权”要效益的转型;客户群从低收益、低风险的大型国企、央企,向收益性、安全性较高的中小企业转型。规模不再是公司唯一考核指标,收益率也开始纳入管理范畴。这些都为未来进入资本市场奠定扎实的基础。

    银行现在也多元化经营,信托、证券、投行业务都有。如果租赁资产连自己的机构都不做,其他机构就更不做了。因此银行系要想进入资本市场,先在关联机构试水,成功后再推广或拉其他机构入伙,或转卖给其他机构。他们最有条件率先进入私募市场融资。

    现在民营资本开放,对融资租赁的健康发展应是重大利好。“炒房团”推动了房地产的发展;“炒农产品团”推动了农产品的价格提高;“炒古玩、工艺品团”推高了文物的价格。但这些都不是国家所鼓励的。我们希望有一天出现“炒租团”推动融资租赁的发展,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早日完成工业化进程。利国、利民、利企业。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