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业影响及可发挥的作用分析

作者:沙泉

《现代租赁》网首次发布日期:2013年07月27日

    前几天受邀参加了香港凤凰卫视在京录制的《一虎一席谈》的节目。主要讨论的议题是“利率市场化该不该加速”本想在录制现场能把融资租赁的事情插进去。但该节目语速和节奏太快,加上不太清楚争取发言的规则,没赶上发言机会,因此在这里用文字补偿这个遗憾。

    这次主要议了四个内容。

1、 央行开放贷款利率下限能否惠及实体经济
2、 会不会造成银行恶性竞争
3、 会不会加速市场化步伐
4、 利率市场化现在是不是好时机

    结合融资租赁想做以下几点分析。

    1、在没有开放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在资金投向没有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开放利率下限有可能加速银行对大型国企、央企的客户群的竞争。若国企、央企获得的资金不是用在实体经济上,而是用来做资金的传花手,用钱去赚钱。或者投放在房地产和飚帝王上。资金经过多次传递,融资成本已成天价。这样做惠顾不到实体经济,反而增加实体经济的负担。

    融资租赁公司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租赁公司,受银监会作为信贷似放款人的监管。这种状况下没有什么区别。从近半年直租比例越来越小就可以看出。因此要让这类租赁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在没有配套措施的配合下(实体经济投放失败,谁来补偿这个损失?是保险、担保?还是财政补贴?),缺乏积极性。

    另一类是商务部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虽然他们有部分群体也把自己当放款人看,但他们首先是借款人。银行因竞争,在大客户的信贷收益损失,要通过租赁公司提供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来对冲。这类项目只有实体经济的租赁项目才有。用过杠杆放大风险的虚拟经济一般找不到这个点。因此通过融资租赁这个渠道,有可能间接惠顾到实体经济。

    融资租赁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租赁资产很关键。若不是用在实体经济上,银行自己还在找这类项目,怎么会给租赁公司提供风险资金去与自己竞争?融资租赁业应借助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既有债权,又有物权的特征,在金融收益外,还能获得贸易、服务、资产管理的收入形成的优质资产,才能吸引银行资金对租赁公司的投放。否则他们会把融资租赁公司当慎贷企业对待。

    2、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后,肯定会对银行产生竞争。在现在的体质下大银行多属国有资产钱从这个口袋到那个口袋,还是在国家这个一个口袋不会倒的情况下。碍于与客户建立起来的长期利益、势力划分、面子等问题。不会很快进入竞争状况。

    当有第一笔甲银行靠低息争夺乙银行的客户的情况出现,这个竞争就会开始。因为搞房地产贷款的和设备贷款的在专业和风险控制上有许多技术问题要处理,不是谁学就能轻易学会,也不是哪家银行都想抢其他银行自己不专业领域的饭碗。因此竞争还是有限的。

    万一出现恶性竞争时,大家会坐在一起讨论势力划分的问题。在考虑到股东权利的背景、专业和市场划分的情况下,重新考虑一个新的平衡。毕竟大家要靠联手转体系外的钱,那才是他们共同的核心利益。

    融资租赁公司恰恰具备专业化特征,他们不仅挖掘金融收益增长点,还能挖掘贸易收益增长点。资金靠融资租赁这样的二传手去做,银行只要保证足够的收益弥补体系内的竞争损失。银行的经营意识不做会做太大的改变,有租赁公司做他们的防火墙。

    3、大家普遍认为央行开放信贷利率下限只是对银行的一个警告。会不会加快市场利率话还要看银行的经营转型速度。关键国家管理层要从顶层设计上跟上配套的政策和手段。否则仅是口号似的让大家投放实体经济、投放中小企业、不投放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是管不住的。

    通过融资租赁,了解到发的国家的成功经营主要是:政府不是把资金投放那个产业,也不是限制银行把资金投放那个领域。而是把有限的资金设立政策性信用担保公司或信用保险公司。用其为国家鼓励投融资的企业提供部分政策性保障。剩下的事情让市场去选择。

    4、市场利率化不是早了,而是晚了。现在的所谓“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就是存款利率上浮的体现。但金融系统内的百姓存款,转为系统监管外的理财。加大了“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与其监管越来越多的理财资金投放,不如开放存款利率将其纳入系统内监管。另外要防止无节制地高息揽存产生的存款风险,要建立配套的存款保证金制度。通过调节阶梯存款保险比例,用市场手段限制利率过度攀升转嫁到实体经济上。

    另一方面要开发直接融资比例,让出资人自己评判投放风险,把风险类资产让投资人承担。否则一味地要求银行把资金投放给中小微企业,说实话,储户也不放心呀。至少通过融资租赁这种可以隔离法律、财务风险的机构,帮助银行间接把资金投放给中小微企业,解决他们长期投融资需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障。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