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业务成融资租赁发展“新蓝海”

 

摘自《金融时报》作者:赵奇 2016年12月17日

  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中,同业业务正成为租赁公司增长的“新蓝海”,未来必将成为万亿元级的金融市场。

  2016年是租赁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此前,租赁公司多将同业业务作为拾遗补缺的手段。买方旨在解决渠道不足难题,卖方多将显性或隐性不良资产腾挪出来,因此,鲜有租赁公司将同业业务作为主要的业务品种。而在2016年,租赁同业业务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租赁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首先,源自“资产荒”的压力。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与前几年相比,整个行业都难以获得优质资产。同时,考核与增长压力未得到缓解,导致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各家租赁公司必须寻找新产品和新的扩张模式。在此背景下,同业作为资产来源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特别是具备资金优势但受限于资产渠道的大中型金融租赁公司更是将其看作极具潜力的创新业务。实践证明,同业业务确实缓解了资产规模的增长压力,这也进一步坚定了租赁公司发展同业业务的决心。

  其次,租赁行业参与机构的多元化,使得同业市场具备了吸引买方参与的资产基础。商务系租赁公司数量众多,新设公司的股东背景、资本实力、发展模式、业务选择等比较多元。即使是金融租赁公司,许多新设机构的股东也不再是大型商业银行,因此,大型租赁公司与中小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历史悠久、经营稳健的公司与行业新贵之间必然存在公开市场信用等级、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的差别。对于资产获取能力强,但短期无法获得低成本资金的租赁公司来说,用优质资产换低成本资金是可取之举,这就打破了劣质租赁资产卖出的传统逻辑,从而吸引买方参与同业业务。

  再次,由于很多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资本充足率上限,发展表外业务、提升管理资产规模、寻求交易型收入成为必然路径。租赁公司的业务呈现重资产、高资本消耗的特征,股东不可能无限增资。出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租赁同业业务交易不失为一种选择。由于同业业务的交易双方都是租赁公司,买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卖方的基础租赁资产,对卖方的信用风险识别水平有着清晰认知,达成交易的效率往往比场内市场更快。

  此外,租赁同业业务的较快发展,还来自于租赁公司发展定位转变和商业银行对租赁公司风险重审的推动。一方面,随着专业化的提升,租赁公司意识到不能一味求大求全,而是在具备优势的领域专注地深挖下去,因此,很多租赁公司存在结构调整的需求,发展定位从资产持有型机构向资产交易型机构转变,以获取资产交易收入,增厚盈利水平。盈利模式的多元化让市场供求数量都得到提升,使同业业务的定位向“资产负债管理+盈利”的二元化目标转变。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租赁公司的风险进行了重新审视,2016年,一些风险事件让许多银行暂停了对一些租赁公司的新增授信,影响了租赁公司“补血”能力,为此,不少公司将同业机构作为资金渠道,带动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新筹建开业的租赁公司较多,向成熟的租赁同业购买存量资产为同业业务带来巨大增量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租赁同业业务仍然存在着一些发展障碍。一是税务风险增加。融资租赁具备融资和融物的双重特点,租赁资产包含物权,在交易过程中伴随大量物权转移。在税收制度具备解释空间的情况下,物权转移可能被认定为销售,使得租赁公司的税务风险扩大。二是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家租赁公司在行业选择、风险认知上的不同,使得很多租赁资产难以标准化,此外,合同条款的非标准化也制约着交易效率。三是缺乏统一透明的交易场所。租赁同业业务主要集中于线下,没有监管机构认可的线上交易平台,很多交易规则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员“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来的,难以形成全行业统一的模式和操作级产品,行业透明性较差。四是公司内部定位差异较大,发展方向缺乏共识。当下,应积极鼓励租赁公司将同业业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使其能抱以更开放的态度发展同业业务。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步入黄金期,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可比的租赁渗透率指标下,中国的租赁市场应该达到十万亿元级别。据此,笔者认为,未来租赁同业业务必将向专业、快速、标准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化开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实践。由于租赁公司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行业选择的差异化,未来一到两年,会逐步形成专业化的资产交易圈,特定行业的租赁资产将会集中到少数租赁公司。因此,同业业务必将呈现“小圈子”的特点。


  二是人才队伍和组织架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租赁资产交易的专业化既包括基础资产的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也包括适用于租赁资产交易的法律、财税和交易流程与交易模式。能够胜任同业业务的一定是融会贯通租赁业务、风险管理、资金市场和公司战略方向的复合型专业化交易人才。人员壁垒将会逐步升高,使得同业业务的团队向专业交易团队方向发展。

  三是科技含量将提高。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租赁资产的交易链条将会延展,资产可以被切割成份额,每个份额都可以实现多手流转。资产打包、切分和衍生交易将会产生巨大需求。

  四是交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登记托管体系、评估认证体系、信用评级体系、标准化交易合同、风险定价体系等都将逐步形成。蕴含着平台型市场空间和新的盈利模式。

  五是向基金化方向发展。租赁债权的专业购买者将发展为类固定收益基金,物权投资者将成为类产业并购基金。前者连接债券市场,后者连接资本市场。投资团队将以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出现,带来同业业务的重新定位与内部治理体系的新发展。

  (作者为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