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出: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摘自《中国军事科学》 2017年06月19日

  原创 2017-06- 蓝海长青智库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讯平台

本文已刊发于《中国军事科学》2017年第2期,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

  孙艳红: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袁 伟: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 力: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博士后。

  编者按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是中国特色军事指导理论的重要体现,是习主席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战略定位、发展阶段、基本原则、发展格局、主要任务、重点领域、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等八个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民融合事业的正确领导,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以发展新理念指导军民融合发展,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军民深度融合,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指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再一次吹响了全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号角。军民融合发展始终是习主席和党中央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立足世界发展大势与国家安全发展大局,提出了“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军民兼顾、军民结合”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必须把握其所蕴含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努力形成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1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战略环境下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战略环境,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观点和理论,形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要举措、重要任务等核心内容,提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进军民融合要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将军民融合发展纳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整体谋划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主张,既把握了在当前国际形势和新的战略环境下军民融合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空间,又体现了将安全与发展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家国情怀,在大发展中寻求大融合,谱写了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篇章。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理论创新,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强国梦强军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富国与强军既是“中国梦”的两大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战略回旋空间不断增大,民族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还应看到,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相互交织。一方面,经济建设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要求我们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内生需求和增长动力;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影响,倒逼我们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为维护国家“领土边疆”和“利益边疆”提供有效支撑。面对“世情”与“国情”的新变化、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新特点,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充分揭示了经济崛起与军队强大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互动规律,有利于凝聚起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经济实力与国防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步提升的格局,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新科技发展和军事革命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是增强国家战略能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导理论。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变革的发展,已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实践表明,促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军中有民,民中有军”,既是各主要国家推动科技发展的方向潮流,也是抢占世界军事竞争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各主要国家为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地位、赢得未来,纷纷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重新谋篇布局,寻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从根本上讲,对未来军事和科技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比的是理念、体制和政策,拼的是谁更能集国家之志和民族之力支撑和孵化颠覆性创新。习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脉搏,适时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为我们在新一轮军事革命和科技发展浪潮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战略指导,也为我们牢牢掌握世界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占据未来战争制高点,提供了战略抓手。

  2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完整科学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应深入把握其所蕴含的理论内涵。

  战略定位——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谋势就是审时度势,就是对国际发展的大势进行战略判断和准确定位。习主席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明确提出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指出,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既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调整国家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战略部署;更是根据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和本国的国情与军情,以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带动国防实力的增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阶段——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习主席准确判断分析当前军民融合的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 “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下一步军民融合以问题为导向牵引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准确把握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牵引,深入破解矛盾问题,是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军民融合发展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思想意识、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成为制约军民融合的重要瓶颈。基于对矛盾问题的准确判断,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之所在,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问题解决,坚持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发展,才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党、政府、军队、市场、企业等一系列主体之间关系。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分别阐述了这些关系,并提出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就是牢固树立国家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军地各领域各部门各层级的统筹协调和需求牵引作用,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等手段,最大程度凝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合力。坚持市场运作,就是要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积极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地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发展格局——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习主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这既为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也为军民融合描绘了发展的新形态新格局。全要素融合,就是要改变重有形轻无形、重硬件轻软件、重体系轻要素的观念做法,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形成整个国家的全部生产要素、全部资源在两大体系之间自由流动的生动局面。多领域融合,就是由原来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保障、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领域的融合向基础设施、海洋、空天、信息及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边海空防管理等重要领域延伸;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份延伸,由经济、科技、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地大联合、全方位大融合。高效益融合,就是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改变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的习惯做法,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做到一份投入、多份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国防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主要任务——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始终是习主席关注的军民融合领域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构建“三个体系”,是有效破解军地之间自成体系、实现军地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前,应以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为契机,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组织制定有关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审定规划计划、部署重大任务,督促检查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级共同遵照施行,努力形成权威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

  重点领域——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推进,军民融合已由传统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以及国防动员等四个领域,拓展到海洋空天网络等新兴领域和其他各领域。但无论是从军民融合在我国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还是从当前军民融合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和发展难点来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这一重点领域,习主席提出,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工业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

  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习主席高度关注军事创新,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 并把军民融合作为科技兴军的重要途径和支撑,提出“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重要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首先运用于军事领域,现在这一趋势正在发展变化,许多高新技术率先在民用领域得到和运用。因此,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必须充分吸纳和利用民用先进技术,海纳百川,不能自我封闭、作茧自缚。以科技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重点是要加强军地协同创新。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

  战略举措——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四个强化”是习主席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从思想认识、方法路径、发展规划、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强化大局意识,就是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强化改革创新,就是要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强化战略规划,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上下衔接、完善配套、操作性强的规划计划体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强化法治保障,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3 深入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当前,深入贯彻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必须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切实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勇气、决心和智慧,促进共识、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失时机地加快各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步伐,牵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支撑。

  01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民融合事业的正确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一是发挥党中央在破解军地二元分离结构中的核心枢纽功能。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安全与发展总体战略体系,组织制定有关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审定规划计划、部署重大任务,督促检查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级共同遵照施行,协调和解决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对军地各层级、各部门、各行业领域军民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军队与政府、国企与民企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军民融合立法、监督、执纪、问责等方面的重要领导职责。将军民融合思想和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军民融合相关工作的领导,将军民融合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年度大项工作、党委议事日程和军地相关领导干部考核标准,全面深化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军民融合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2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

  习主席明确指出“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了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必须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始终牢牢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一是牢固确立强军备战慑敌意识。信息化时代,只有牢固树立战争观念、按照强军胜战的逻辑起点来筹划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以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为基础和依托,才能凝聚军地双方的智慧和力量,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和最有可持续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大幅提高军队基于信息网络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为维护和平、备战止战、遏制危机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把握国家利益拓展新机遇,积极推动军地共建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加快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全面提高我国海洋、太空、网络、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军队战斗力生成的新增长点,努力掌握未来军事、科技等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三是坚持以战斗力标准衡量和评价军民融合工作。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和生产力互为依存、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强化国家安全和军事核心需求牵引,广泛吸收和利用地方先进成熟技术和优势能力,加速破除制约和影响军队战斗力生成的短板瓶颈,确保军民融合各项工作紧紧盯着“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要求不放松、不跑偏。

  03 以发展新理念指导军民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为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军民融合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以创新集聚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源动力。当前,推进以科技协同创新为核心,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军民融合全面创新,重点在于统筹国防科技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跨军地、跨区域、跨领域整合科研力量和资源,突破制约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扭转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整体跃升,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二是以协调促进协同。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保持一致,是现阶段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应紧扣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兼容等突出问题,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通盘谋划、整体设计,逐步理顺关系、调整比例、优化布局、定准节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与军事斗争准备“战场”的协同衔接,获取国家安全与发展两大系统的最佳收益。三是以绿色实现可持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军民融合的新关注、源动力。始终受到外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努力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长期面对的共同难题。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军民融合工作,走低碳、节能、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既需要理念更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需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强国军队建设中总结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四是以开放拓展空间。开放是打破体系壁垒,实现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等战斗力或生产力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集聚的必然要求。当前,不仅要加大国内军民双向开放,倒逼国防和军队建设跳出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在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加速流转、转型升级,而且要随着国家利益的海外拓展,统筹用好国际国内各种力量,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有力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拓展。五是以共享增进包容。设施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要倡导开放互利、合作共赢、“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包容发展理念,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兼顾各方正当权益,找准军地各类主体参与和推动军民融合的最大公约数,确保共担融合改革成本、共享融合发展红利,增进制度设计、政策供给、项目安排的包容性,不断提高各类主体在共建、共用、共享中的安全感和满足度。

  04 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军民深度融合

  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整体跃升,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的宝贵经验,也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当前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只有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单靠军地某一方面或一个部门难以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各领域融合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列入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划定时间底线,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才能在重大体系、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取得实效。一方面,全力抓好中央意见和“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宣贯落实。总结吸取“统筹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颁布和实施过程中经验教训,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优先,以完善法规制度为保障,以优化融合布局为亮点,以六大融合体系为重点,以八个方面统筹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工程为支撑,绘制好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设计图、路线图和展开图,加紧落实落地、加强监督评估、加大追责问效,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切实做好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综合考虑支撑军地重大需求、地理区位优势显著等条件和因素,依托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平台载体,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实现全国军民融合发展“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实施。

  05 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军政军民团结,作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事关执政根基、政权稳定,事关经济腾飞、国防巩固,事关社会发展、军队强大,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可靠保证。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深水区”,各种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因素累积叠加,更加需要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更加需要亿万军民携手奋进。军地各级要牢固树立军地“一家人”思想,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当作分内的事,主动帮助解决好军队单方面难以协调解决的难事、急事,共同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项任务,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军队各级要继续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坚持军民一致原则,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形成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凝心聚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