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直觉,难在决断--陈素,
浙银金租风控主审

 

摘自《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 2017年07月19日

  特约研究员 陈素 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

  犹记得辉山乳业股价突然崩盘导致债务危机浮出水面之后,微信朋友圈内关于如何做尽职调查的文章疯狂转载。但是对于一个审查人员来说,本人认为,最难的不是如何进行尽职调查,而是在发现客户存在问题时,如何做出抉择,如何设置方案。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而言,近几年染上了平台公司的毒瘾,且一发不可收拾。近几个月财政部相继发文遏制地方政府融资逼迫融资租赁公司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主题之一。如果与实体企业开展业务,那么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融资租赁公司所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能真正把握住风险吗?对实体企业的审查不像融资平台那么简单,在实体企业中不同行业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就地看几个财务指标就能得出做或者不做的简单结论。因此对实体企业的审查更考验评审人员的专业性和经验程度。

  目前许多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仍旧是以回租为主,回租业务中资金的用途多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这样的业务就类似于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且在期限上和保障措施上明显弱于银行的信贷业务。这类业务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业务人员和审查人员对项目进行把关。一个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业务人员或审查人员在了解了项目的大概情况后就对项目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就是对项目的审查直觉。这种直觉主要依赖于丰富的从业经验: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对区域经济的深入了解,对国家政策的判断和分析;这种直觉是经过千锤百炼、经过经济下行带来的洗礼后得到的难能宝贵的总结。它不仅仅存在于审查人员中,更存在于有责任、有担当的业务人员中。这也是每一个融资租赁从业人员需要修炼的境界。当业务人员具备这种直觉时,那么恭喜你,作为审查人员,你与他的沟通无障碍,你们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但是当审查人员具备这种直觉,而业务人员仍旧欠缺时。由于意见不一致的争执将在所难免。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这种直觉?直觉的培养主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经验包括审查经验也包括不良样本的累积。不良项目的累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审查经验却可以通过良好习惯来形成。本人目前对实体企业的审查都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行业情况:行业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行业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情况及利弊,行业盈利情况等。这是我们在接触每一个项目之前都必须要了解的。第二、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会计是企业的文字,财务是企业的语言,审查人员最基础工作,就是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这个分析,需要基于行业的实际情况,找出财务数据中存在逻辑异常的问题。第三、坚持现场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不是像审计一样的工作。而是比审计更加严格和全面的调查。需要与多个部门的人访谈,多方核实企业情况。这个访谈不仅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可以通过当地出租车司机了解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作风情况。本人曾对国内某主板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数据存在疑虑,某供应商在近三年内从无合作到一跃成为第二大供应商,为了核实情况,直接去其第二大供应商所在地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后发现该供应商近期并未处于生产经营状态。这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而审查时将碰到千万种情况,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第四、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发现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判断客户给出的答案更加要紧。当我们面对同业上市公司发布预亏损公告但拟承租人的毛利率将近40%,净利润10%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其盈利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是不是应该思考这个核心点是否能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当我们知道比亚迪新能源车主要面向公交车市场而其他的新能源车辆要面向物流等商用车时,是否应该考虑其合理性。没有谁比谁更聪明,当一种产品不存在技术壁垒的时候,为何会有使用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实体企业的经营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诸如现在国内A股中众多的光伏类企业和新能源储能类企业,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企业应该是凤毛麟角。理论上说,审查人员也可以像浑水等沽空机构一样,花上几个月时间将企业的每一方面都调查仔细。但实际面临的情况是:业务部门的催促、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有限、同业的竞争、公司内部评审效率的考核、客户配合程度有限等等,迫使审查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行业、研究企业。当遇到上述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融资租赁公司也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的风险。碰到问题就一味的采取逃避措施,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有一条漏网之鱼,这样做固然能将风险最小化,但是也失去了许多业务机会,让业务开发难度增大。真正的审查人员不能一味的说“不”。对于一个审查人员来说,肯定一个项目,或许是依赖于他的企业性质,也或许是基于大量的数据支持。但否定一个项目却很难从定量或者定性上去给出具体的、让业务经理信服的标准。

  因此,对审查人员来说,难点不是在如何做尽职调查,而是在发现风险后如何做出决断。信用风险控制常规的手段无非就是降额度、减期限、加担保。
不是每一个有上述问题的企业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风险,企业的持续经营还需要看其未来的成长性。因此,遇到在一定时期内仍有再融资能力的企业,我们应该知道租赁的方案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不像银行的流贷,一般是期末一次性还款,我们可以适当考虑缩短租赁期限,要求每月还款,密切关注其经营情况。

  当前航运业不景气导致诸多企业不敢涉足干散货船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近年造船成本较前几年已经趋于低位水平,面对具有一定流通性的租赁资产,在拟承租人无法获得其他途径的融资时,我们可以提高折扣, 3-4折的折扣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并无太大的损失可能。

  租后管理岗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具备财务基础、行业知识、法律政策解读等要求。实际不良率低的融资租赁公司,一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租后管理工作者。在租后管理中除了关心行业风险及承租人自身经营稳定外,重点可关注承租人有息债务的变化和金融机构支持的稳定性。很多时候,在融资租赁公司中,租后管理仅流于形式管理,任何企业在问题爆发前,一定有异常的动静,关键是租后管理者能否嗅到这些不寻常的气息。

  总的来说,摆在审查人员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抉择。任何人的抉择都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的走势,而市场中最难判断的是预判经济走势。当我们遇到上述问题而项目的推进并不能随审查人员的想法而停滞时,适当的调整方案、抓住核心资产、加强后续管理,或许一样能避免项目最终风险的发生。

  本文作者:陈素,浙银金租风控主审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