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租赁(十一)

作者:沙泉

接前一章 返回目录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 最近更新日期2007年01月16日

十一、是租赁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

    中国的经济在91年时已经遇到了危机, 当时物质储备高速增长,丰富的产品尽管质量还不过关,但已经告别紧缺经济时代,由于政治争论的原因,人们不能说“社会主义也有经济危机”。对于过剩的物资一些“经济专家”解释为结构性过剩,声称对于质量好的产品还是供不应求。在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高,消费意识还受到压制时代,过剩的商品很难流通。租赁公司到工厂去催租金时只看到满满的库存和到期的长期债务。他们说要钱没有,要货随便拉。在追求产值的时期,企业必然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物资积压,另一方面银行存款不断扩充,典型的通货膨胀还没有人承认,甚至还有人担心巨额存款的老虎一旦出笼,物资跟不上,整个经济不可收拾。

    还是邓小平英明,92年到南方视察时,斩断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争论,将无偿使用的土地赋予价值,使得闲置的资金有了出处,于是房地产产业在中国兴起,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经济开发区,新一轮的经济热潮又开始兴起。此时除了对建筑设备有租赁需求外,传统产业,特别是纺织行业设备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对租赁的需求已经不高。租赁公司也因租赁拖欠的问题,无心再开展这个领域的租赁业务。

    金融租赁公司因为有贷款和吸收信托存款的权利,在投资上又没有什么限制,许多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合资租赁公司也不甘心落后,用回租的方式将大量资金转到房地产领域。“炒房炒成大房东”是后来人们对炒房者的讽刺,但对租赁公司来说确实残酷的现实,在租赁公司资产重组中有许多房产作为清算对象就是当年留下来的产物。其中有一些房产也是作为抵债物资收回的。不仅中国,日本最大的租赁公司——日本租赁公司也因为涉及房地产项目,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中破产。

    进入九十年代因为物资需要流通,经营性租赁悄然在中国兴起,开始是音像资料,后来发展到一些民用耐用消费品和小型施工工具。我国成功举办亚运会后,汽车租赁和建筑工程机械的经营性租赁也逐步发展起来。到后来他们甚至采用变相的融资租赁方式开展业务。传统产业的机械设备租赁越来越难,到后来几乎没有人再去经营。时代进步了,可租赁的对象开始向IT产业转移了。

    95年以后,欧美一些IT产业开始进入中国融资租赁业悄悄地建立他们的基地。当人们知道他们的时候,IT产品的租赁市场基本上被他们占领。在我们还在抱怨市场环境不利于租赁业务的开展时,他们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当我们对外宣布金融租赁开始对外开放时,其实该进来的早已近来,想往外跑的还在跑,观望者仍然在观望。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这样,并不因为政策的变化立即产生变化。仔细分析,厂商类租赁公司开始发展起来,资金运作类租赁公司开始消亡,咨询类租赁公司开始露角。

    经济的热潮没有引发租赁业翻身,中国的租赁业还是处于下滑状态,租赁公司还是在无序地经营,号称租赁公司是金融百货店,什么赚钱干什么,至于风险和收益依然没有人关心。如果当时人们知道租赁公司是这样用钱的谁还敢把资金交给租赁公司呢?从这个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租赁行业当时并不是没有监管,但监管力度不足。一是没有经验,二是当时的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可能有有效的监管。同时也给我们一个警示,租赁行业不能涉及所谓风险高,回报高的产业。对于资金的提供者也要接受这个教训,租赁公司只能提供服务,不能把资金无限制地交给租赁公司由他们直接进行无序操作。否则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资金提供者。租赁公司也出于同样的理由,不愿意自己负债把资金让别人玩。今后再开展租赁业务,租赁公司只是借助产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便利提供服务,不去借款后再“贷款”,不直接承担融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回归服务之本,租赁才能真正成为服务贸易。

请看下一章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