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租赁(三)

作者:沙泉

接前一章 返回目录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 最近更新日期2007年01月16日

三、租赁第一次钻了政策的空挡

    中国租赁业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租赁公司大发一把。这就是进口汽车热。改革开放后,人们在马路上开始看到有进口汽车在路上跑,座车的也从政府官员转向企业领导,许多企业想尽办法和别人攀比,争买进口轿车。由于进口过烂,买车被认为“超前消费”,于是政府开始控制从国外“买”汽车。但是按照当时的财务制度,不许买没有说不许租。于是买车人便转向“租”车。当时社会上并没有租车业务,况且当时融资租赁的做法名为租赁实为购买,租赁第一次钻了政策的空挡。

    汽车限制进口后,规定全国只有十家公司可以进口汽车,这十家中有两家是租赁公司。一家是中信的背景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另一家是外经贸部的背景公司。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拿到“进口汽车的批文”,此时四家规模叫较大的租赁公司有三家都在拼命进口日本汽车。只有一家因有外经贸部直属公司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参股,他们在当时还是机械设备进口的主渠道,缺乏资金的进口定单业务都转到这家公司来做。可以用一句广告形容当时汽车租赁的情景:“有路就有丰田车”,“有车就有租赁车”。

    当时汽车租赁是这样做的,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用附加利率法计算租金,租期2年,期初付款(实际上是1年半),还要付50%的保证金。全部租金收益是24%,半年内资金全部收回。日本人高兴的要命,既赚了销售汽车的钱,又赚了融资的钱,日本租赁公司开始大举向中国租赁业进发,几乎所有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都有日本的股份。原规定股东按比例给租赁公司提供融资,实际上资金主要由外商股东提供。他们目前从中国全线撤退时是否还记得当年的辉煌,是否回想起造成股东融资不平衡的历史原因。

    这种投机的做法很快被制止,政府出台汽车不允许搞融资租赁的政策,取消了租赁公司进口汽车的经营权。这个政策一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政府的决策。经贸委在制定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才第一次提出融资租赁对汽车工业开放。在入世谈判中最终对国外汽车在中国销售允许提供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给予“重大”让步,汽车以不再是消费品,企业也不再是全“国营”的了。

    如今国产汽车销售不愿意降价,他们总拿国外汽车关税的问题和国产汽车比较,但是他们没有从销售方式上和国外公司比较。应该注意: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汽车,每次付款金额要远低于直接销售,除了一部分人具有持币观望的外,大部分人还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满足不了“驾车梦”。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如果没有租赁公司提供销售时的“金融服务”谈何具有竞争力,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呢?

    不管怎么说,汽车租赁风潮再一次验证规避政策的特征,并给日后开展设备租赁积累了原始的资金。

请看下一章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17-10-17